說明
週日, 15 五月 2022 18:27

暢談六祖壇經(1055)被內心轉

作者  禪儒達觀 整理者:心燈 讀誦者:心音

 

  你要看到你的心。你們看到的都只是一粒沙,沒有看到整體的核心。比如,有一個足不出戶的宅男,假設他既不看電視,也不看電腦,他一輩子看到的就只有家裡那幾個人的事情。我這個譬喻是說,你一定活在一個框框裡,你一輩子看到的就只是框框裡的東西,你看不到更整體的東西。

  如果你看到更整體的東西,你會發現所有的問題都是圍繞在同樣的問題:第一,你們看到社會的亂相,就是你們用什麼心來看這個世間。第二,你們都覺得很委屈,都覺得別人傷害、誤會你們,甚至不明白別人為什麼不能夠關心、體諒你們。這就是你用什麼心看別人,因為你看別人的看法是如此。第三,你總是覺得自己很苦、很委屈、很可憐,你很自卑、自憐,你很不自在。當然,有的人自我感覺良好。歸納起來就是:你是用什麼心看待自己的?你所談的,都沒有離開這三點,重點當然都是你的心,即:你的心為什麼有這樣的想法?

  你會覺得:「是外面的現象讓我產生這樣的想法。」水上有兩隻鵝,一隻白鵝、一隻黑鵝,哪一隻更好看?你說都好看,你以為我會誇你,我是會罵你,你講哪一只好看都不是真理。你只是看到一隻白鵝、一隻黑鵝而已,這麼簡單的事實,你們要談老半天。那兩個鵝就是外面的現象,它有沒有擾亂你的心?你一直以為外面的現象擾亂你的心,你很習慣說你被境轉,其實你是被你內心轉。

  你應該如實地看待這個世界。你學佛法,不可以學到最後變成什麼都好。而是,你清清楚楚地知道,這個緣起的現象是黑的,這個緣起的現象是白的,你不可以睜眼說瞎話。至於好不好看,那不是真理,那純屬於你個人的好惡,與真理無關。佛經一開始就講「如是我聞」,你應該如實,不應該加以自己的概念,否則你沒辦法看到真正的法,沒辦法看清楚這個世界。很多人描述他看到的東西都不貼切,都是失真的,因為他賦於它太多個人的偏見。

  人生的現象本來就應該如此,這就是一種緣起。但是你能清楚看到嗎?問題在於,河面上有兩隻鵝,一隻白鵝、一隻黑鵝,看到就是看到。你看到兩隻鵝在游就是在遊,你不排斥它,也不喜歡它。你排斥它,你的嗔心就生起,讓你的心失去平靜;你喜歡它,你會生起貪,也讓你的心失去平靜;黑白不分,你看不到事實,你就是愚癡。

  你在看這個世界的過程中,你可以一點一點地檢測。很多父母在沒有聽過我講這個概念之前,他們都覺得他們某個概念是正確的。但是,當他們聽我講的那一剎那,他們會啞口無言,或者突然不知所措。我常常問父母:「孩子為什麼要聽你的話?」曾經有位母親回答我:「因為孩子還小,等到他大的時候再說。」我馬上問她:「那你大不大?你夠大了吧?你聽不聽別人的話?」所以,我們有一個概念,這個概念到最後會變成一個準則,好像是一個標準化的概念,好像成為了社會的價值觀。

  我們都不得自在,因為我們都被這些概念困住,因為我們覺得應該怎麼樣。比如,我們在學習應該怎麼樣;我們在上課應該怎麼樣;我佛法學這麼久了應該怎麼樣;或是,我剛接觸佛法應該怎麼樣。你應該會認為你不懂,那都是你認為的應該。所謂應不應該,到底是什麼意思呢?這些概念,我一點一點來談,反而失去了它的完整性,我應該整體來跟你們分享。

聞後思惟:如何看清楚世間的真相?

 

閱讀 352 次數
DMC Firewall is a Joomla Security extension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