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明
週三, 18 五月 2022 15:05

暢談六祖壇經(1060)用清凈心

作者  禪儒達觀 整理者:心燈 讀誦者:心音

 

  第四,既然世間都是平等的,一切事情的發生是如此地平常,從今而後,對一切人事時地物,對所有現象,你都要漸漸平淡。此「淡」,即:你要漸漸遠離執著,很平常地看待一切事物。比如,有同事跑來跟你說:「你知道嗎?今天有人在背後說你的壞話。」你以前馬上會跳起來問:「是誰說的?」你不是去找他理論,就是要去向他解釋。從今以後,你聽到之後便說:「噢!」這樣就好了!你不要說:「噢?他說什麼?」你要灑脫一點,知道有人在說你,這樣就好了,至於他說什麼不重要。你不要表面上認為不計較,又想聽,聽一聽又放在心中。你只須笑一笑,因為別人活在他的腦袋,活在他的想法,活在他的心中,他怎麼看你,是他心中的幻化,你真的沒辦法改變他。如果你能輕描淡寫帶過,很多事情就不容易產生糾葛。

  還沒出家時,我到處上課、演講。只要談及思想觀念,有的人的思想觀念一定會跟我們不一樣。我常用兩句話來處理這件事情:一,我尊重你的看法;二,既然你來了,你聽聽與你不同想法的人又何妨。當我們對一件事情看得很嚴重,我們就很容易產生衝突。你越想捍衛它,你和別人就越對立。你要懂得用平淡的態度來對待事情。

  很多人求神問卜,最主要是要求兩個字:平安。心安才能平安,心不安,你何能平安呢?這並非理論,而是事實。心平靜的人不容易出差錯,所以他不容易產生危險。不論是與人相處,無論是日常生活,無論是所有的一切,他都能夠心平安康。所以,平安還是要從心的角度,最後才回歸到心平這個詞。

  心平即是清淨。六祖曰:「菩提自性,本來清淨。但用此心,直了成佛。」關鍵在於用心。一個人悟到了本心,沒有人知道,除非他展現出來。否則,禪師也沒有辦法印證他。不論是無言的展現,還是一兩句話的展現,都叫做用心。你的智慧絕對騙不了內行人,你體悟多少沒有人知道,你所悟到的拿不出來,它完全是無形無相的,心和智慧皆如此。一展現出來,你悟不悟,人家一看就知道。你要用什麼心展現出來呢?六祖說「但用此心」,你要用那一顆清淨的心,展現出來,「直了」,直截了當,當下就是。

  我要教各位的禪修並非是坐著不動,而是二十四小時都可以用出來的。怎麼用?修行在生活,造業也在生活。下課之後,你們可能馬上會產生一個問題。比如,遇到塞車,你是修行還是造業?如果你的心不被影響,你就是修行。我只問你會了嗎,做不做得到是你家的事。假如你每天都在誦《金剛經》,你誦的時候是修行還是造業?如果都有,那你是在幹嗎?我求你不要誦好不好?誦《金剛經》,心平靜就是修行,心有所求就是造業。雖然其功德勝彼恒河沙,還是有雜質。你念佛是在修行還是造業?你說心情不好你就不誦經,因為你覺得那是造業,但是你縱使不誦經、不念佛也是造業,因為你心情不好就是在造業。簡而言之,用平靜的心念佛是修行,心只要有所求就有雜質,當然造善業還是惡業很難說。我不是叫你不要做早晚課,我指的是,做早晚課時是修行,不做時亦是修行,關鍵在心平與不平。心平就是修行,不平就是造業。心平靜的人,不需要教他如何講話、待人,他自然行直,其關鍵就在心平。

聞後思惟:你懂得如何用心嗎?

閱讀 391 次數
Our website is protected by DMC Firewall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