任何東西都可以悟,你若想把它悟透,專悟一句話就好了。就像世尊講「凡所有相皆是虛幻的,若見相非相,則見如來」,須菩提就產生一個懷疑:「世尊,後五百歲的人,聽到這樣的話,會相信嗎?」關鍵就在於此,即:以後的人會相信世尊講的這一句話嗎?你們都會說你們相信,如果百分之百相信,你還有什麼問題呢?你只是理解這句話,其實你還不懂。你知道你不懂這句話,你為什麼不去悟它呢?你還有時間去學華嚴、學法華或學唯識嗎?
你們很不老實。上課的是金光黨,聽課的也是金光黨,所以一拍即合。懂一分,你就說懂一分。你為什麼不懂一百分?你為什麼不好好領悟呢?比如,你來聽我的課,我講過很多觀念,哪個觀念你百分之百懂?你為什麼不要懂一個觀念呢?如果我每天都講同一個觀念,不刺激,每次演的都是那一齣戲,你們就不來了。所以,我開始懷疑自己是權巧方便,還是迷惑眾生。我每次講不同的,你才會來。我這麼講都是不得已。其實,歸根究底我都只談一個觀念,就是你的心在迷,故還須由你的心來悟。這是關鍵,其它的都是變魔術,都是權巧方便,只是希望你進門,進入心門。
有時候你是會悟;有時候你雖然領悟了,卻沒有用。比如,過去你總是覺得別人在傷害你:「為什麼我家人、朋友、老闆、同事要這樣對我?為什麼?」於是,你趕快去算命,去問神明、乩童為什麼。他說:「就是三世因果,所以他才會這樣對你。」你來學佛法,終於領悟了:「都不是別人在傷害我,原來從頭至尾都是我自己在傷害自己。」這也是一種悟。你們都認同這個概念,但是有用嗎?你要檢討為什麼你好像懂,卻不能產生作用。縱使有作用,你還是會抱怨,這個作用不足以讓你覺醒。
覺悟,你會認為這是一個名詞,其實不然,覺和悟是不同的。你之所以會領悟,是因為你有覺性。但是,你悟了,你還沒覺醒。我用另外一種方式解釋:禪宗常講「即心是佛」,「佛」即是覺。心是覺,是心作佛,講的是你的心在覺醒。故,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,你不用懷疑。你不要講:「有那麼快嗎?」關鍵在於,醒了就醒了,還沒醒就還沒醒。
你悟了就醒了嗎?不一定,要看你悟到什麼。就像趙州和尚這輩子小悟無限,大悟有三次,人稱趙州古佛。你的悟有用,但不見得會讓你覺醒。有的人在做夢,但是他不知道在做夢;有的人在做夢,卻知道他在做夢。你只知道你在做夢,但是你夢還沒有醒。同理,我們現在就在做夢,在夢中上課。
你要相信頓教法門,要相信一個概念,你是需要領悟的。就像你要往生極樂世界,你要真信,一定要透過一種領悟。若是沒有領悟的信,常常會停留在迷信或信仰,或不堅定的信,隨時會轉移。你不要小看信,在《華嚴經》中有十信位,代表這不簡單。你如果能絕對相信,一定是一種領悟。你讀了佛經,你聽聞了佛法,你真正地理解了,那也是一種領悟,否則你真正理解什麼呢?領悟之後,你還是要實踐、要生活。在生活當中,你越實踐,你的領悟力就會越深。有人說:「做中學,學中做。」做下去,他就會有更深的領悟。最後的悟才是證悟。
聞後思惟:你能建立真正的信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