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明
週日, 22 五月 2022 15:00

暢談六祖壇經(1068)時時觀照

作者  禪儒達觀 整理者:心燈 讀誦者:心音

 

  永嘉禪師年輕的時代就深入經藏,經論是解;他又精通天臺止觀法門,此是行門。現在很多人講經,都按照天臺的模式解釋。如果你對天臺宗的止觀法門有興趣,你應該去看《小止觀》。但是,天臺宗的修行一定要棄五蓋,就是你一定要去除你的障礙。有的人修一輩子,昏沉、散亂都沒辦法糾正。小止觀其中有一個法門是大家耳熟能詳的,叫做六妙門。

  一切的修行都離不開止和觀。修止的目的就是制心一處,為了讓自己的心能夠定下來。修止成就會得定,修觀成就會開慧,止觀其實就是定慧。禪宗有一品叫做《定慧品》,禪宗所講的是定慧同時,當下這一顆心既止既觀,既定既慧,而非先修止後修觀,或先修觀後修止。

  禪的觀法不是固定找一個地方、一個定點來修,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修。這種修行,一般人是不會修的。一般人,都是把修行和生活有一點兒拆開。他也知道這樣是不對的,因為有一天還是要結合起來。能夠在生活中修行的人,其實真的很少,因為他的眼耳鼻舌身意,他的感官系統,二十四小時都會跟外面的世界接觸,所以他的六根二十四小時都會跟色聲香味觸法接觸,接觸之後,就產生了意識形態,就產生了妄心。所以,一般人不太會修。你隨時會跟外面的世界接觸,那你要用什麼方式修呢?這個可以細說,也可以略說。但是,有的東西談得越細膩,你越不會修。我們的六根就像磁鐵,看到什麼就連什麼,聽到什麼就執著什麼,想到什麼就進去了。你會這樣修嗎?你都誤會你在練習,你應該不是很少練習,就是從來都沒有練習。

  怎麼練習呢?我眼睛看到蘭花,我不執著蘭花,我不被蘭花影響。你有這樣練習嗎?我講蘭花,你們應該是沒有什麼感覺。我講你比較有感覺的,你下課回去之後,看到你的孩子還在睡覺,看到你家裡亂七八糟,你可以不執著嗎?你可以不被影響嗎?所以,你二十四小時是在造業還是修行?你敢衡量一下嗎?你幾乎都是處在造業之中。

  如何看到那個境界不被影響?我告訴你一個口訣:「即見即離,即聞即離,即覺即離,即知即離,即相離相。」《金剛經》講完了。簡而言之,我們六根接觸六塵,我們會產生見聞覺知的作用。但是,這個作用障礙了我們的佛性。這個作用本來是沒有問題的,但是問題是你執著了,所以它產生了問題。所以,你透過見聞覺知,覆蓋了你的本性。同理,要透過見聞覺知,你才會開悟。

  關鍵在於,透過你的作用,你的反應就產生了分別執著,偏見就進入了你的八識田中。比如,你認識一個人,我改天問你這個人是什麼人,你馬上就會講出他是什麼人。這是真理還是偏見?你們的內在已經烙印很多種了,你已經看過很多人,你很多錯誤的知見、很多偏見、不好的看法已經進入你的內在。

  那麼,你應該怎麼辦呢?你的內在都是失真,因為你的內在已經有舊有的經驗及意識成見,所以你看人不准,你看花也不准。你看不准,也聽不准。為什麼你沒有辦法如是我聞?很簡單,因為你沒有辦法歸零,你腦袋裡面有東西,你阿賴耶識裡有很多東西,你聽東西沒辦法聽到真實意,你會過濾。

聞後思惟:你能針對境界下去練習嗎?

 

閱讀 498 次數
Our website is protected by DMC Firewall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