偶師弟子玄策相訪,與其劇談,出言暗合諸祖。
六祖大師有很多弟子都是高徒,都是開悟的人,他們是在度眾生。「偶」然有一天。六祖大「師」的「弟子玄策」,也是位很厲害的禪師。他「相訪,」即到處參訪,參訪到了永嘉禪師。玄策是隨便拜訪的嗎?他應該也是有耳聞此處有一個修行人。玄策「與其劇談,」劇談不是辯論,而是盡情暢談,談話的內容應該很豐富精采、很相契合,因為他們倆都是內行人,功力、見地、修行旗鼓相當。你跟別人交談,不要認為是「秀才遇到兵,有理說不清。」秀才遇到兵,一定不會跟他講道理,只是以禮相待就好。玄策跟永嘉交談,覺得他「出言暗合諸祖。」悟前叫做知見或見解,悟後就叫做見地。他覺得永嘉所說的,跟諸佛祖師說的沒有出入,很吻合,就認為他是個很有見地的人。
上課之前,有同學跟我講:「師父,你上個月上車之前有談見山是山,見山不是山,見山又是山,聽了意猶未盡。」你們聽太多概念了。你們不是要一直聽概念,也不是要一直去學知識,你們只要瞭解自己就可以了。簡而言之,你來這裡的目的,就是要把你擺平就好了,這就是佛法的重點。可是,很多人是越學越慘,越學越不懂佛法。本來視力就不太好,越學視力越深,從近視一直到老花,一直到弱視,到最後看不到。你不知道佛陀到底要跟你講什麼,其實佛陀只跟你講一句話:「照見五蘊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」僅此而已。五蘊是誰?五蘊就是你自己。「照見五蘊皆空,」即你終於瞭解你自己了。瞭解自己什麼?瞭解緣起無我,就能「度一切苦厄。」你真正瞭解,你就開悟,就解脫了。那麼,見山是山,見山不是山,見山又是山,你真的懂了,也是一樣的意思。
但是,現在大家不願意去真懂,這才是最糟糕的。《金剛經》中,世尊講完之後,特別交待了一段話,他跟弟子說:「應如是知,如是見,如是信解。」你有沒有知見?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想法。你們很多人也是這樣讀佛經,你把知見當成自己的思想、觀念,這樣是不對的。但問題在於,你們學佛大概都是這樣學,這是不對的。如果知與見是在一起的,世尊就不用說兩個,他說如是知見就好了。他為什麼要拆開呢?「如是知,如是見。」就像「難過」二字,你念「難過」,你越看越難過。不要連在一起:難,雖然難,但是都可以過。「天下無難事,只怕有心人。」再怎麼難都可以過。
你知道色嗎?色是什麼?有沒有包括你的身體?你見到色嗎?你知道這個色的現象怎麼來的嗎?你知道郭台敏怎麼成功的嗎?你知道有的政治人物為什麼被關嗎?一直問下去,開始就糟糕了。這個現象你不見得知道。因為你看現象沒有看過去、現在、未來,沒有看內、外,沒有看粗、細,沒有看大、小,沒有看遠、近。你只要看到這個色,你知道你對它是執著的嗎?你能知道這個現象會帶給你過患嗎?你願意不執著它而離開它嗎?
聞後思惟:學佛,你有抓住重點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