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明
週三, 25 五月 2022 15:30

暢談六祖壇經(1073)五蘊皆空

作者  禪儒達觀 整理者:心燈 讀誦者:心音

 

  我們讀那麼多佛法、概念,我們的內在常常認為:「我知道了。」你會跑來告訴我:「師父,我知道了,但是我遇到境界就被境界打敗了。」問題是,你連這個知道的門檻都過不了關。真知就能真行,不可能你懂而做不到,而是你真的不知道。

  知,即:我知道這個道理了;見,即:我看到了。知道比較簡單,知道與看到不一樣。見,即:這個色的來龍去脈,我都見到了。你這樣才是真的相信,才是真正理解,亦可叫做解悟。

  有時候,你不用知道得那麼複雜。比如,佛法的重點就在談五蘊,你知道五蘊嗎?我講色,只是舉五蘊當中的一蘊,即為物質現象。你知道物質現象嗎?你見到物質現象嗎?你既知道且見到,就是信解了。過去常常有人問我:「師父,《心經》我已經從十七、八歲讀到八十幾歲,卻還是讀不懂。」我說:「你就知道那兩百多個字。」關鍵那幾個字你要知道,首先五蘊就是你自己,透過能知、能見,你才有可能有一天明心見性。見什麼性?照見五蘊皆空,你才有機會見到空性。佛法很簡單,所談的就是你,就是五蘊,其它的概念,跟解脫無關的,都放在一邊。

  釋迦牟尼佛的父親是誰?不知道不用緊張,別人要知道是他家的事。我再問,釋迦牟尼佛的爺爺是什麼人?有一些概念,你不懂沒有關係,都把它丟在旁邊,你懂你自己就好了,因為釋迦牟尼佛從頭到尾就在講這個。你要懂自己,你就是因為照見五蘊不空,所以一切苦厄生生世世如影隨形都跟你常相左右。

  佛法很單純,只是你對你所學的觀念不瞭解,你卻拼命學。你每天來上《壇經》就是帶個書包,看今天學幾個觀念,就帶回去。就像你給人家請客,吃不完的菜都帶回家。我嚼過的菜,你們都包回去。你們包那些幹嗎?不怕包病毒嗎?

  學佛法,其核心重點不離開五蘊。與五蘊無關的,比如你不懂唯識、般若、真如,都沒有關係,你懂你自己就好了。比如,你在路上走,你口渴,你會到Even-eleven去買礦泉水,它的標籤寫三個字:礦泉水,你相信嗎?你相信那是礦泉水還是水?你一輩子都被人家騙,你為什麼要花二十塊?如果貼一個國外進口,那一瓶就貴了。你把你家裡水龍頭打開就好了。

  你越學,頭越大。學佛法,不是頭越大,而是沒有頭。頭越大,就是「我」越大。學佛並非是:我本來很大,我越學越縮小,越來越畏縮,越來越小。一粒沙在眼睛就不舒服了,不是幾粒沙。只要踩到圖釘就很不舒服,不見得要拿大刀。我管你是放大還是縮小,只要有你的存在,你的痛苦就存在。
  我跟你講礦泉水的概念,是要講:真正的山泉水,它的源頭,水都很小,流下來,水就越來越多,同理,污染就越來越多。所以,從上游、中游、下游,你要喝哪裡的水?上游的水一點點,那叫做甘泉水,所以真正的法很單純,叫做真正的礦泉水。你學到最後,說:「師父,你給我介紹一下藥師佛。」你不認識他們沒有關係,因為你就是一尊「不知佛」。

  有一些概念,你可以完全不懂,沒有關係:你不懂密宗,不懂得佛教歷史,沒有關係。你不見得要當印度佛教史或中國佛教史,你學佛的目的不是要當歷史老師,你也不是要當國文老師。現在資訊那麼發達,這些名詞的釋義,你上網查不完。所以,你不要把我當國文老師。你喝礦泉水的目的,是為了解渴。解決你的渴望,什麼叫渴望?解決你的欲望,欲望解決了,就解脫了。就這麼簡單,這就叫做如是我聞。

聞後思惟:你能持之以恆地去瞭解自己嗎?

 

閱讀 603 次數
DMC Firewall is a Joomla Security extension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