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明
週三, 25 五月 2022 15:42

暢談六祖壇經(1074)重在解脫

作者  禪儒達觀 整理者:心燈 讀誦者:心音

 

  你們有很多掛礙和負擔,因為你們學太多東西,學到最後已經忘記了初衷。比如,你現在是不是菩薩,不用你擔心,也不是你說的。你不要問太多。核心懂了之後,接下來隨便你,因為你的說法只是為了幫助他人而已,所以隨便你說都不會錯。釋迦牟尼佛什麼時候講過「見山不是見,見山是山,見山不是山」?這一定是有一個禪師講的,講出來之後影響後代的子孫。這句話就是釋迦牟尼佛講《金剛經》的內涵。

  重點在於,你要先止渴。故《紅樓夢》有言:「弱水三千,只取一飄。」你卻想學三藏十二部,得了大頭病,自己苦不堪言,還不承認。照理你聽我的課是會越聽越輕鬆。就像你去爬山,你什麼都帶,帳本也帶,棉被也帶,電燈也帶,瓦斯爐也帶。但是,你聽我的課,就是要丟掉。從頭到尾,其實你什麼都沒有帶,因為沒有一個人爬山,更不要說帶東西。

  你很會妄想,妄想一產生,你就把它抓著不放,你的身心就越來越沉重。沉重,你就只會往下沉,不會往上浮。所以,你往生去哪裡,不需要我說,你自己知道。夏天到了,你到游泳池去,你抱石頭,看你是往上浮還是往下。

  你要如是知,如是見。佛法沒有那麼抽象,你不要學抽象的佛法,不要學哲學的模式。佛法具體而不抽象,只要每個人相信道理這麼簡單,每個人都可以解脫。如果你不相信,覺得不可能,那就隨你,我沒辦法。「師父,哪有可能?說是要三大阿僧祈劫。」隨便你,我不會跟你爭辯。像那天有個學生跟我說:「師父,我有個理想。」我問:「你有什麼理想?」他說:「三十年之後,我想當一個禪師。」我說:「三十年之後,我應該到靈骨塔去看你吧!」我再反問他:「當個禪師為什麼要三十年?這是哪一尊佛或菩薩規定的?有個考核標準,要多久你才能當一個標準的禪師嗎?」這些概念不是真實的,而是你創造的。我講:「你何不現在就當禪師,為什麼要三十年?而且,你現在當禪師,我從此就不用上課了,你就幫我代課就好了。我還要等你三十年,我就累死了。」

  一般人總是見山是山,他看到花就說花,看到茶杯就說茶杯,看到人就說人,看到狗就說狗。光是第一個階段,一般人還是不懂。你看到那個現象,你真的知道嗎?其實你也不知道,你不知道它是怎麼來的。所以,有人問我一個問題:「師父,怎麼有可能呢?現象那麼多,我怎麼可能知道所有現像是怎麼來的呢?」沒有錯,故佛經曰:「緣起甚深」。深到什麼程度?比如,這個白板怎麼來的?你會說:「因為有供需而來。」供需怎麼來的?一直往前推,你可以找到答案嗎?找不到。你再怎麼找,永遠找不到那一個起點。那一個起點在佛教的概念,叫做第一因。所以,你不要去問第一因的問題。第一因的問題,釋迦牟尼佛也不會回答你。

聞後思惟:你為什麼不能安住於當下呢?

閱讀 394 次數
DMC Firewall is a Joomla Security extension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