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明
週一, 13 六月 2022 19:31

暢談六祖壇經(1112)關心自心

作者  禪儒達觀 整理者:心燈 讀誦者:心音

 

  從表面上看,頓悟和漸修好像是衝突的。有一個很懶惰的人,漸修如何修?首先要帶他來上《壇經》,接著每週都去共修,之後又安排他當執事打掃,慢慢一步一步教他不要那麼懶惰。而頓悟呢?如果你是個懶惰的人,你當去體悟:懶惰會快樂嗎?懶惰會有成就嗎?懶惰人緣會好嗎?吃飽等死有意義嗎?不然你為什麼這麼懶惰?參!

  所有的問題皆是如此,你可以一個觀念就突破,亦可以永遠放任它。就像有同學說:「師父,我沒有把修行擺在第一位。」為什麼?參!不把修行擺在第一位,你把什麼擺在第一位?所以,你不要把頓悟的概念當成好像是讀台大考古學系,很冷門,沒有人要讀。你覺得:「頓悟好像是行於雲上的,而我是住在地下室的。」日常生活中,你不需要悟嗎?你只要徹底領悟為什麼,不就把它翻過來了嗎?

  問題在於,大家都不願意面對自己的生命。所以,眾生對自己是最殘忍的。即:你對你的生命都是漠視、冷漠。你明明知道你不瞭解你的生命,你也不想去瞭解,這好奇怪!有人很會關心別人,飯錢也是他出的,夏天還買冰給人吃。這些人專門在學習關心別人,目的是為了什麼?他們真的是不為什麼嗎?他們從來不關心自己的心,一輩子皆是如此。這個世間,好人好事代表比較多,還是觀自己的心的人多?當然是好人好事代表多,而瞭解自己的心、自己的生命的人太少了。你一輩子都是這樣學,你懵懵懂懂,看不到自己的心。

  關心別人,是不是百分之百對別人有利?當然是不一定。你關心甲乙丙這三個人:你關心甲,他會跟你說謝謝;你關心乙,他說你是個好人;你關心丙,他說你閑著沒事做,不理我。第二遍,你會再關心甲乙,但你不見得會關心丙,因為你的關心就是:「我對你好,你要回饋我好,我才有心繼續再關心你;如果我對你好,你對我不好,我得不到回饋,我就沒辦法再關心你。」

  縱使你修養很好,這三個還是一樣關心,結果,第三次,丙不但不跟你道謝,還臭駡你一頓,你會說:「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,我不可以當一個爛好人。」我關心你,你肯定我;我關心你,你再肯定我,那我是好人嗎?你沒看到你跟人的互動嗎?除非你是不管他對你好與不好,我還是會繼續關心他,否則,你的關心都是建立在有條件的基礎上的,即:你要肯定我,我要回饋,否則我就沒辦法關心你。講穿了,你是一個凡夫。


  關心別人沒有錯,你們聽我的課不要斷章取義。我並非叫你不要關心別人,而是你應該關心你的心。一個能真正關心自己心的人,才能真正關心到別人更深的心。其實,沒有前後,而是同時的。我是先慢慢分析給你們聽,接著再回過頭來講。因為你沒有徹底瞭解自己的心,所以你沒辦法真正善解人意。同理,假設你聽不懂我的課,我應該善解人意,我不會再逼你。但是有的人可以逼,我不逼他,我也不善解人意。

  你對別人真不真心,難道自己不知道嗎?你有時候對人好,是一種人情世故。你沒辦法對別人真心,包括對自己的家人。你對孩子恨鐵不成鋼。你如果說:「我愛鐵亦愛鋼」,這樣的愛才是真愛。你的孩子生在你家幸不幸福?生在恨鐵不成鋼的時候就不幸福:以前還未投胎時在地獄,下油鍋熱得要死,出生難得當人,卻來你家煉鋼廠。你只用一句話就全包了:「都是為你好。」奇怪,你的孩子每次看到你都會掉眼淚,因為他一看到你就手腳發抖,縮在牆角。你卻一直說:「我都是為你好。」你實在是很殘忍,你講的是什麼話?這是父母沒有觀察自己的心,所以他根本沒有能力去觀察孩子的心。不瞭解自己心的人,就沒有辦法瞭解別人的心,則沒有辦法根據別人的需求去關心、利益他。

聞後思惟:你知道如何觀察自己的心嗎?

閱讀 479 次數
DMC Firewall is a Joomla Security extension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