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明
週一, 13 六月 2022 19:48

暢談六祖壇經(1113)時時清凈

作者  禪儒達觀 整理者:心燈 讀誦者:心音

 

  我所談的悟並不抽象。假設你放任自己的心不管,卻四處管其它事,不是你熱心,是因為你的心不能安住。你若止息不了你的攀緣心,你的心就不能定下來。你能開悟與否,與攀緣心有關。《楞嚴經》講過兩種根本:其中一種心為生死心,即是攀緣心。攀緣心存在,你就會永遠在六道輪回。何為攀緣心?我們都見過猴子,它動來動去,一刻也不能止息。
你這一輩子,從小到大,內心沒有第二種狀態:你一定要有個東西可抓。有很多人,一個人沒有辦法安住,所以只要有人約他去做義工、放生或朝山,他就會去,這也是攀緣,雖然這總比造惡業好。你在道場待了三天,趕快回到家,想著好久沒有聯絡朋友了,就一通一通地打電話去攀緣。你的朋友讓你攀得很累,攀完了,你又攀家裡的大大小小。全家人讓你累得半死,終於都睡著了,這時你要攀什麼呢?好久沒打坐了,趕快來打坐,攀打坐。打坐打十分鐘,腿就酸了,好久沒看《壇經》了,趕緊來看。看完,倒下去睡,趕快來做夢……

  你如果能百分之百看到你心的狀態,我不知道你會不會嚇一跳。你談什麼修行?你應該先把它切斷,把那只猴子摔下來,讓它摔死,不摔死開不了悟。沒辦法大死一番,你如何開悟呢?它表面上不好不壞,其實從頭到尾讓你一直輪迴,你不知道你在做什麼。所以,六祖對其師兄陳惠明曰:「當屏息諸緣,勿生一念。」即:你攀緣的心當下要止息。你一止息之後,就很快了,你就可以見到本來面目。

  佛教講明心見性,你徹底明白你的心嗎?你徹底明白你心的運作模式嗎?你看到你心的陷阱嗎?看不到,你就沒辦法修。很多學佛、修行之人都是這種狀態,但他也不悟自己的心。你不要以為修行人不攀緣,他們攀的是:早上起來誦早課,誦完早課趕快打坐,打坐之後誦誦《金剛經》,之後抄一抄《金剛經》。表面上他所做的都是修行。舉個例子,看電視跟看經典,哪一個是修行?會修的都是修行,不會修的,都是攀緣。為什麼要看電視?因為心沒辦法安住。你為什麼要看經,難道你要考狀元嗎?你不看經會死嗎?是不會死,但是內心覺得很無聊,覺得虛度光陰,覺得多少修一點也不錯。反正沒有那些事,你就活不下去。

  你要觀察你的心,問問你的心。你不要以為:「師父說誦《金剛經》也是攀緣,從今以後不要再誦了。」是因為你不能安住,你才找那一本經來攀。你沒辦法像《金剛經》所言之「應無所住」,而是有所住。我所講的不是看《金剛經》那件事,我說的是你的心。你用什麼心在做那件事,你不可以騙你自己。如果是隨緣,那就是正確的。該做什麼,就去什麼。不要聽完我的課,都分不清楚,不知道自己睡午覺是隨緣還是攀緣。該睡就去睡,不要睡太久,否則就是懈怠、昏沉、放逸,增長愚癡。該吃就去吃,能吃飽就好了,人家如果送好的,就多少吃一些;人家送不好的,也是多少吃一些。反正本來一頓吃一碗,就還是吃一碗。

  我所強調的只有一個重點:你要看到你的心。你知道心在做什麼的那一剎那,你的悟性就會生起來:「我該不該繼續下去?如果我還繼續下去,我為什麼要如此?」沒錯,那是你的習氣、業力,但你不能總是找這些名詞當藉口。你要思維:「我如何突破?」這都是自己內在的問題。你要突破到什麼程度?所謂開悟,即你的心二十四小時都能夠保持清凈。而你現在的狀態是,二十四小時心都不清凈。關鍵就在於此。

 

聞後思惟:你懂得死心的真正涵義嗎?

 

閱讀 500 次數
DMC Firewall is a Joomla Security extension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