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妙湛圓寂」是空性,「五蘊本空,六塵非有」是現象,兩者講的即是性與相。若真懂性與相,即「不出,不入,不定,不亂」。你的心會亂,如何修到不亂呢?若是用定,你定在那邊做什麼?你心煩,你是在怕什麼?
不定,不煩。「師父,我心很煩,如何修到心不煩?」陷阱!「師父,我心很亂,如何修到心不亂?」陷阱!師父,「來聽你的課很好,我本來心很亂,聽完心就不亂。」胡說!你時時刻刻都處在這種陷阱中。修行無須求靜,無須求定,無須求慧,只要愚、亂、嗔、貪癡不影響我就好。我不需要求戒定慧,戒定慧對於我而言都是多餘的。
你靜坐時是什麼狀態?有各種念頭,該怎麼辦?不用怎麼辦。這就是關鍵。不需要任何辦法,因為我不求定,我也不會畏懼亂。畏懼和不求定都只是形容詞,因為定跟亂都是胡說八道。「師父,我很煩。」胡說八道!「師父,我好清凈。」胡說八道!這樣,你會打坐、會生活了嗎?不胡說八道,你就能好好生活。一天到晚胡說八道,你的生活就不安寧。
你沒有智慧,要不要拜觀世音菩薩求開智慧?我是佛還是凡夫?佛跟凡夫,是你在意。我換一個名詞,你就會覺得相當可笑:「你覺得我是好人還是壞人?」人需要這樣活嗎?要不要到處問人家自己是好人還是壞人?那是你的內心不穩定,沒有辦法肯定自己,不知道自己在想什麼。佛跟眾生的概念亦是如此。
為什麼叫遊戲三昧?一個真正懂的人,看你們就像看小孩子辦家家酒,而你們卻看得很嚴重。你若看臺北的房子,就像玩大富翁一樣,你遊戲的心情自然就會現前。世間的人被自己騙得團團轉。一個正常的人,走到瘋人院,你說他要聽誰的話?當然是要聽瘋人的話。比如,我是個正常人,我去看一個腦筋不正常的人,他看到我說:「師父,來。」我就要走過去。他問我:「師父,你看,這盆花漂亮嗎?」我就要回答:「哦,好漂亮!」他說:「師父,你看,我約你釣魚。」我陪他釣一天,他很高興。
正常人都要聽不正常人的話,很簡單!所以,請你不要有任何意見,不要有想法,這樣才能度眾生。你明明知道他腦筋有問題,你卻陪他釣魚,因為他是有感受的。他腦筋有問題,但他的佛性沒有問題。你陪他釣魚,到最後 你的佛性跟他的佛性會敲門,敲久了他就醒了。
不出,你要去哪裡?不入,你要進去哪裡?不定:定要做什麼?不亂:亂又何妨?虛空有出入的問題嗎?沒有!虛空有定跟亂的問題嗎?沒有!所以,你修行想要怎麼樣就是陷阱,不要往前跑,只要停下來。你不要想怎麼樣。「師父,我心很亂,我想要定。」「師父,我現在只修到初禪,我想要修到二禪、三禪、四禪。」「師父,我現在只停留在欲界,我想要修到色界、無色界。」你的內心世界時時刻刻在求,求一個你認為對的、好的東西。假設我們辦禪修,你蒲團一坐下去之後,你的內在就開始在求。你沒有察覺到你時時刻刻都在求。你在求外面的現象,你也在求心中的境界。
我套一句你們的同學講過的話:「不想怎麼辦!」「師父,我生病了,該怎麼辦?」當我遇到順境,我不想怎麼辦;當我遇到逆境,我也不想怎麼辦。為什麼?因為不用我辦。我不用刻意趕它走,因為它留不住;我不用求它來,因為它從未離開過。所以,我的求止息了。這不是修的,如果你前面的概念真的懂,後面你自然就是這種狀態。
聞後思惟:你能看到自己一直在求個更好的結果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