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明
週三, 06 七月 2022 13:31

暢談六祖壇經(1151)真心臣服

作者  禪儒達觀 整理者:心燈 讀誦者:心音

 

  心如虛空,亦無虛空之量。 隍聞是說,徑來謁師。

  「心如虛空,」即離有。《六祖壇經》的般若品中,六祖曾解釋過何為摩訶,亦描述過空的概念。空是森羅萬象,你不要掉入無際空。你要常看虛空,看久了,對於空與有的概念,你的內在會感觸越來越深。「亦無虛空之量。」即離空。你不要執著空,所以你還是要離空。此即中道,「空」、「有」皆不執著。你的心不可以一直處於空的狀態,否則你會執空。玄策這一段話已經把六祖的心法講完了。但是,後面六祖還會再講一段,這兩段合起來看才最好。

  玄策向智隍禪師說明六祖是如何教的,志隍禪師聽了覺得很有道理。但是,玄策講完之後,志隍禪師為何還不能開悟呢?有時候,我們的內在到底是發生什麼事情?你欣賞的人講的一段話,會讓你有很大的震撼;而你不欣賞的人所講的,你卻置若罔聞。他們所講的話,難道會不一樣嗎?

  此中牽涉到的,真是不一樣,主要以下有兩種狀態:一,同樣的內容,兩個不同的人講,感覺不一樣;二,聽同樣一個人講同樣的話,在第二次他才開悟。你不要以為你還是前一秒鐘的那一個人。你們不要對無常的概念那麼粗糙。為什麼同樣一個人跟你講第二遍,你才開悟呢?這代表你跟前面的那個你不一樣。再來,你的內在對那個人本身還是不能臣服。但是,若是換你的師父或老和尚出現,你臣服,於是他講的話你就相應了。所以,就看你臣服與否。

  學佛,你真的能臣服嗎?雖然我們在談禪,在談離相,但是你不要誤會,真正懂的人是理事無礙。很多人學佛法學很久,他還不會禮佛。你表面上會覺得禮佛不重要,比如,隨便拜跟五體投地的拜都一樣,只要誠心就好。你真的誠心嗎?你是一分誠心,還是十分誠心?這要問誰?問你自己,你不可以騙自己。因為釋迦牟尼佛的關係,讓你明白這個道理,縱使你作為他的弟子,你也應該頂禮他。所以,你若不知如何頂禮,你就當學習,內在誠心誠意地臣服。夠誠意,自然就學得會。進佛堂不會禮佛,請教別人,教你幾次,你就會了。

  志「隍」禪師已經修行很久了,聽「聞是說,」被觸動了。他覺得解開了不少疑惑,但他還沒有辦法大徹大悟,於是他「徑」直走路從河北前「來」廣東曹溪「謁」見六祖大「師。」他沒有走,不會開悟。

  你沒有被觸動,是因為你沒有修。若是修很久,這就叫做臨門一腳。你是連門都找不到,那要踢到哪裡去?你的心到底是什麼心?你自己最清楚。你誠心與否,願意與否,是否認為這是最重要的,你不用問我。賞月的時候,你該多問問自己:「我為什麼這麼無恥卑鄙?月亮這麼皎潔,為什麼我的內心這麼烏黑?我也覺得它很好,但是我為什麼有動機?我也想要這種境界,但是欲望更好,為什麼呢?」你自己要想想看,而非想不懂,卻趕緊看經典。你是不老實而已。

聞後思惟:學佛法,你有真心讚歎過佛法嗎?

 

閱讀 496 次數
Our website is protected by DMC Firewall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