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明
週日, 17 七月 2022 19:32

暢談六祖壇經(1168)任心自在

作者  禪儒達觀 整理者:心燈 讀誦者:心音

 

  你有百思想:你有種種的想法、困惑、理想、目標,歸類起來即是心念。你是活著的人,一定有你的心念。很害怕自己心念的人,首先他會得到憂鬱症,即他承受壓力的能力很弱。他也不知道如何釋放他種種負面的情緒。他很害怕他心情不好,就像他很害怕每天都是陰天,只要是陰天他就會很不舒服、很痛苦。他心情一不好就想去自殺,又不敢去自殺,但自殺的念頭又揮之不去。這就是輪迴,到最後會產生人格分裂。

  沒有修行的人,對於自己的念頭反而沒有那麼強烈;而修行人時時刻刻很在意他的念頭,我們謂之起心動念,所以他很害怕他起不好的心念。比如,他害怕起惡念、貪嗔癡的念頭,他知道他起這些念頭,他必然去造惡業,他會受到惡的果報,所以他很害怕。他只要起不好的念頭,他想盡辦法,一,要把它除掉;二,要把它捂住;三,縱使除不掉,也要以最快的速度趕走。這就是修行人常犯的毛病。

  你們有時候會把方便當究竟。有很多人告訴你都是方便。比如,你問:「師父,當我很生氣的時候怎麼辦?」師父回答:「你就念佛,念久了就不會生氣了。」你問:「師父,當我欲望起的時候怎麼辦?」師父說:「你就持咒,持《大悲咒》,欲望就會漸漸消了。」你問:「師父,我每次睡覺,內心就會生起恐懼,這時候應該怎麼辦?」師父說:「你只要一心觀想光明,無明的恐懼就會消失。」很多師父、老師都會教你很多方法。這樣教,不能說對與錯,這叫做方便,就好像止痛劑。比如,你肚子痛,你會先吃保濟丸。但是,如果你已經痛了一個禮拜甚至一個月,你就會去檢查。你們學佛痛多久了呢?你們吃什麼藥?是不是應該安排全身健康檢查?你應該看自己吃下去有沒有用,是否要每天吃。也就是,一個師父教你的方法雖然有用,但是病不能斷根。你是否應該看看真正的問題到底在哪裡?

  我告訴各位一個很簡單的秘密:你真正的問題在於你不喜歡你自己。那麼,你應該吃什麼藥呢?如果師父教你,你時時刻刻要與清淨心相應,你根本就不知道如何相應。我換個概念:你要時時刻刻要跟慈悲心相應。你知道你不慈悲,所以你比較容易契入。其實,與慈悲心相應和跟清淨心相應是一樣的。你可以用家人聽得懂的話和他們交談,比如,你跟你的孩子說:「你要時時刻刻與服務大眾的心相應。」他就聽得懂。

  佛經講「菩提自性,本來清淨」,你看了之後,一天到晚想要去追求這種清淨的狀態。清淨有沒有念頭?清淨心和無念一樣,那無念有沒有念?清水會不會流?也有清水不會流的,但是它不能保持很久。有的人只是獲得一時的清淨,但那不是真正的清淨。泉水會流,所謂「流」,即是你的念頭,是你的生命,是你生命展現的狀態。生命該如何展現,你就應該讓它如何去展現。你不要害怕你的念頭,禪宗常常講「任心自在」。

聞後思惟:你能夠接受你的念頭嗎?

 

閱讀 451 次數
Our website is protected by DMC Firewall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