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明
週日, 17 七月 2022 21:05

暢談六祖壇經(1169)心無局限

作者  禪儒達觀 整理者:心燈 讀誦者:心音

 

  你的心大部份的時間都在想什麼?你大概都是在想你的計畫,或者想如何安頓你的家人,或者想如何去玩。我直接講出你的心,你看看你的想法,你就知道你的心量是很狹隘的。你的心是不符合「任心自在」的,因為你的胡思亂想是不自在的。

  你的心活在一個框框,這個框框就是你平常一直在繞的想法。這是輪迴,你表面上想很多,你想的大概都是此中的東西,你只是在一個小圈圈裡繞。如果我坐車,我早就吐了,所以我不敢去坐海盜船。以身體的角度,你會嘔吐;以心的角度,你的心很混亂,你生不起智慧。你什麼時候可以把這些擦掉,你的心就得自在了。

  我們談一個局外話:假設你家有一塊正方形的田地,你要種大樹,應該種哪裡?為什麼不能種正中間?你覺得不能種中間,因為那是一個「困」字。但是,按照你的理論,怎麼種都是困,因為怎麼種都是在田地裡。不是種在哪裡,而是你被這個框框困住,你的想法如何突破呢?有木則困,有人則囚,有框框,你的概念在其中,這個概念就是困住你。你為什麼一輩子要被你的觀念困住呢?

  聲聞、緣覺、菩薩三者都是以悟到空性而開悟的,但是為什麼菩薩一日的修行就會勝過阿羅漢?你是一個修行人,有時候你靜靜地坐著,你有可能什麼都不想,你可能只是靜靜地坐著,或是靜靜地觀察自己的身心世界。但是菩薩不是如此,他靜靜地思維,他如何度化一切眾生。所以,菩薩一日的修行就勝過阿羅漢。他的心量是絕對的不一樣。

  不管你有沒有開悟,假設你是一個跟慈悲相應的人,我也說你是一個開悟的人,因為慈悲沒有敵人,慈悲沒有障礙,慈悲已經是無我,慈悲已經是無私,所以他所想到的問題就是利他。我用四個字來形容菩薩道的精神,即無我利他。這四個字如果你真的懂,你用這四個字去做一切事情。

  你的心就是會決定你這個人,你為什麼總是無法跳開你的範圍呢?你們或許只會想到家人好不好,但是你不會想到大家好不好。想到家人好不好是對的,但是你的愛沒有那麼小、那麼少。你的愛是盡虛空、遍法界,愛就是法身、法性。法身的特質就是慈悲。所以,你能夠明白,你一定不會掉入無際空、頑空。

  我心上所講的,其實就是在講「百思想」。即:你的想法那麼狹隘,它會造成你的困惑。你的想法本來就沒有障礙,因為你的心沒有障礙,它不是有形有相的。你要切記,你的心沒有邊際,這是你可以去證明的。所以,你的想法也是沒有邊際。

  你的格局不要這麼小。你的能力在於你願不願意。先願意,就有能力。所有的大菩薩,都是從一佛國到一佛國,又到另一佛國,周而復始,他們並不是只有一個佛國的概念。不是哪個地方好,而是你的心量。一個有如此心量的人,他生生世世不見得會停留在一個國度。你有這樣的心量,你有可能這一世在娑婆,下一世在極樂,再下一世又往生東方琉璃。無限的佛國,你都要去,我講的就是心量。所以,你應該好好學習。你學習的目的不是為了安樂,而是要培養更多的能力,你要知道更多度眾生的方法。所有佛國都很殊勝,但是它們有不同的地方,所以要學習不同的方法。

聞後思惟:你的心有多大呢?

 

閱讀 442 次數
Our website is protected by DMC Firewall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