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明
週三, 10 八月 2022 20:02

暢談六祖壇經(1196)從心上悟

作者  禪儒達觀 整理者:心燈 讀誦者:心音

 

  師曰:住心觀靜,是病非禪;長坐拘身,于理何益?聽吾偈曰:

  生來坐不臥 死去臥不坐

  一具臭骨頭  何為立功課

  講課比較偏向於理論,而禪修則較為偏向於方法。其實,我上課時,理論方法都有講。利根的人,聽到道理就能懂,當下就契入了。障礙比較多的人,就要透過方法慢慢突破。神秀講「住心觀靜」,就是透過一個方法,讓人們的心靜下來。但是,志誠並沒有交待神秀是用什麼方法讓大家把心靜下來。

  釋迦牟尼佛最常用的方法,就是叫弟子觀呼吸。在釋迦牟尼佛那個時代,並沒有所謂念佛這個法門。觀呼吸有一個好處,每個人都會呼吸,呼吸本來就很自然,呼吸可以影響到身體和心理。當把心靜下來的時候,再去察覺那個靜。但是,依六祖的角度,自性本來就靜,你看它幹嗎?

  所謂常坐不臥,即不倒單,整夜打坐,打坐到天亮。古時候的禪堂,有時候是寮房和禪房在一起的,打坐的地方就是睡覺的地方。六祖大「師」不客氣地答「曰:住心觀靜,是病」,是禪病,而「非禪;」這就是修禪之人的執著。打坐不是禪,誦經不是禪,拜佛不是禪,聽課亦非禪。禪是自由自在的,禪是無拘無束的,禪是在任何時間、空間,一切都無所障礙的。故,禪不拘任何形象,而非沒有形象,沒有形象就落空,拘形象就著有。你整天都在做事情,每一件事情你都清清楚楚,你卻不被事情影響。明明白白,但是你的內心都是清清淨淨,安安穩穩。清清淨淨就是定,明明白白就是慧,這就是定慧等持。

  若「長坐拘」束於「身,于理何益?」簡而言之,你整天坐在那邊打坐,對了悟真理有什麼益處呢?你要了悟真理,是要靠你心悟。道在心悟,豈在坐?你不見得要坐,像有時候經行散步就有很多好處:第一,你的身體可以變好;第二,可以訓練你的耐性;第三,可以讓你的心更靜;第四,可以讓你體會到動靜一如。經行就是慢慢地走,也可以思維法義。你們不要以為修行就是坐在那裡,或就是拿一本經來念,不一定,但是我們也不反對。即:道理懂,你應該怎麼做就怎麼做;道理不懂,你怎麼做都是錯。

  六祖對志誠言:「聽吾偈曰:生來坐不臥,」指的是活人,活著的時候一天到晚坐著,該睡覺也不躺。「死去臥不坐;」指的是死人,死掉了,躺在棺材爬不起來,就是指活著的時候執著坐,死的時候執著躺,這叫執著生死一邊,這樣講很直接了當。「一具臭骨頭,」講的就是你的身體。「何為立功課?」心可以立功課。身體不是不可以立功課,你要借助身體來做很多事情。假設你心不懂,身體再怎麼練也沒有用。悟道在心,不在身。但是,悟到心之後,身就可以建立。心是理,身是事,理事就可以圓融無礙。六祖大師講這一句話,並不是叫你不要照顧你的身體,而是針對志誠所接受的教導來破他的。志誠之所以不能開悟,就是因為執著「住心觀靜」的觀念。

聞後思惟:如何借助你的身體悟道?

閱讀 470 次數
Our website is protected by DMC Firewall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