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習禪之人,為了開悟而念佛,因為佛號就是心,念佛即是念心。他借助佛號,想明心見性。有的人念佛發心度眾生,而有的人念佛,要超越阿彌陀佛:阿彌陀佛發四十八願,他發四十九願,比如妙蓮長老。
同樣做一樣事,每個人內在不一樣。修行,你不要單純只是修一個法門,而是要問問,你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,這樣的品質才會好。如果你是個自私的人,卻想修到開悟,哪裡有可能?這根本就不相應,這叫做邪見。你不可以騙你的心。你用什麼心念佛呢?比如,念觀世音菩薩,我要時時刻刻觀世間人痛苦的聲音。你平常就要如此,你才願意真誠對待別人,真誠聆聽別人的苦。你有聽世間人對你求救的聲音嗎?你連家人都不想聽。
再來,我念一尊佛,就是時時刻刻提醒自己,不要讓自己忘失菩提心。念佛,不是要讓佛救我,因為他很忙,他要去救別人。你已經長大了,會獨立了,你不要像孩子一樣依賴媽媽,起心動念都希望別人救,希望別人教,不要一直依靠他人,你要自悟自修自成佛道。
我做個結論:一,你要趁早決定你的法門;二,法門的修行重點在於如何止息妄念、狂心,離開此中心思想就偏差了。三,你的內在是個什麼樣的人,即你有什麼樣的道德情操,你再來修這個法門。假如你符合以上幾點,你修行就沒問題。
一般人的心都是急迫心,來得快,去得快。你不要用這種心態修行,而是要發長遠心。比如,你五十歲剛開始學《壇經》,你可能志在開悟。結果,你修十年也沒開悟,你已經六十歲了,發蒼蒼,齒易搖,又轉而念佛求生淨土。有很多人皆是如此,這不叫做長遠心,這叫做怯懦的心,為怯懦的眾生。極樂世界是保證班,但得見彌陀,何愁不開悟。你若想去,我也不反對;你能去,我祝福你。
何為長遠心?我志在開悟,這一輩子沒有開悟,就下輩子;下輩子我沒開悟,就下下輩子。我的志向一發,生生世世不會改變,直到我開悟。你發心去極樂世界,也當這麼發,生生世世發心往生極樂,直到你能夠去。從一開始至終,初發心不變,這就是長遠心。沒有這樣的心,你就不能成佛。
你要問你的內在:順境時,你沒有問題;一遇到挫折,你的心就變了。比如,你立志要開悟,等你入了病院,你就求生淨土。你沒有氣魄,因為你害怕受苦,害怕迷失,害怕下輩子不見得能當人。但是,長遠心只要一發,有一天就能接上,雖然不見得下輩子能接上。你有可能掉入三惡道,不知道要多久,這個心不會消失。
長遠心很不簡單,一般人發不起來。你表面上說你想學佛修行,其實你也察覺到自己還活在一種搖擺的狀態。你的內在還沒有定下來,你一直是要等什麼呢?比如, 你來上《壇經》,大家說要開悟,你也說要開悟。一遇到事情,你又會問:「師父,我求生淨土還來得及嗎?」
談到內在,這是你自己的事。這沒有高深的道理,你要自己面對自己的內在,你的內在是很複雜的。你既害怕,又覺得這樣觀念不對,又不敢生起大心。你覺得你不是大人,而是普通的小人,故不敢發心:「大學之道在明明德,在親民,在止於至善。
」
你回去看你的心,你就知道你的心很怯懦。要做什麼人,會決定你的成就,你當想清楚。你不要再問我做不到怎麼辦。想當聖人,想當賢人,想當君子,想當普通人,想當小人,你自己選。當你已經決定當小人的時候,我就可以未卜先知為你算個卦:你畢生不快樂。
聞後思惟:你是用什麼樣的心來學習的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