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明
週三, 24 八月 2022 06:37

暢談六祖壇經(1213)知過改過

作者  禪儒達觀 整理者:心燈 讀誦者:心音

 

  修行最快的方式是自我反省。曾子曰:「吾日三省吾身。」古德亦言:「靜坐當思己過。」思已過比參禪更容易。凡夫無過,聖人卻有過,因為凡夫看不到自己的過失。知心,知過,這樣修,你無須別人護法。

  知過有兩項:言行是粗,觀念、知見是細。簡而言之,知過,最容易觀察出錯誤的是自己的言行。比如,你講錯話了,或跟長輩、父母頂嘴,你都知道;你做事情不適當,或擦桌子隨便馬虎,這是粗糙的過失,你容易察覺。觀念、知見、意念,你錯在哪裡,你不容易知道。比如,你告訴孩子:「你只要負責讀書就好了。」這個觀念不對,孩子回家幫忙洗碗、掃地,不會影響到他讀書。比如,你說:「師父,我發心要來住道場。」我問你:「你住道場幹嗎?」你說:「我不要煮飯,也不要打掃,也不要出坡,我就只想一心修行。」或:「我只要老實念佛。」但是他不想幹活。他觀念錯誤,但他不見得知道。或是:「師父,我要老實念佛,從今之後,任何課我都不聽,任何佛經我都不看,因為唯有念佛才是真的。」種種想法都有。

  並非只有淨土如此,學禪宗的亦然,各種邪見都有。有的人學禪宗是:「不立文字,只指人心,見性成佛,這些東西都是葛藤,都是遮眼睛的,我只要一心參禪就好。」世間法亦如此:「我一心要成功,因為我不要被人看不起。」這種觀念錯誤,但是很多人都是這樣功成名就的。他成功了,卻不快樂,因為他只是要爭這一口氣。比如,你佛學很厲害,別人都不如你,因為你不要別人看不起你,但是你不見得是開悟的人。你有很多概念是錯誤的,卻沒有人告訴你。

  很多父母跟你講:「你一定要結婚,不然老了會孤單。」你結婚後,他們又跟你說:「你要生一個,否則以後老了怎麼辦?」昨天,我跟一個法師聊天,他說:「達觀法師,你怎麼不收一個徒弟?」我問他:「收徒弟做什麼?」他說:「我們年紀越來越大了。你收一個徒弟,他可以照顧你。」我跟他講:「你這樣的想法,不是跟世俗人一樣嗎?」他這麼講我,就代表他自己是那樣想的。他說:「不過,我講的也是事實。老了,身體越來越差。」我說:「收徒弟,就是要他來幫你推輪椅嗎?」我不敢喝斥他,而是開導他:「可惜我們出家這麼久,如果想法還跟一般人一樣,那出家幹嗎?再來,你收的徒弟真的就會照顧你嗎?不一樣吧!說不定照顧你的是在家居士。不是你有徒弟,他就會照顧你。會照顧你的人,就是會照顧你;不會照顧你的,他跟你穿同一件衣服,也不會照顧你。」如果你要靠這個,就糟糕了。有德行的人,德不孤,必有鄰。

  且不說真理,一般的觀念不正確的,在家、出家一大堆,而且自己察覺不到。觀察錯誤的觀念,你要靠自己,我愛莫能助。你只要願意這樣修,一直深入,你一定能看到以前看不到的錯誤的觀念,縱使是世間法也沒關係。如果看不到,後面的就不用說了,你就卡在這裡就好了。你下輩子再靜坐思已過,在哪裡坐,我就不知道了。你不見得坐在人間,你有可能坐在油鍋裡,屁股三把火。現在好坐,你都觀不出來,坐油鍋裡,我看你怎麼觀?進入狀態,其實就是一種觀心,就是觀識心,你要有能力觀察它的錯,知道它錯在哪裡。擒賊先擒王,你若找不出兇手,如果剷除兇手呢?

聞後思惟:你能時時檢測自己的觀念嗎?

 

閱讀 437 次數 最後修改於 週三, 24 八月 2022 06:58
DMC Firewall is a Joomla Security extension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