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明
週六, 27 八月 2022 16:09

暢談六祖壇經(1218)篤信好學

作者  禪儒達觀 整理者:心燈 讀誦者:心音

 

  一個人若很努力地工作,但終究沒有成功,他就會有苦難言。我們修行亦然,認真修行的人不一定會開悟,不認真修行的人一定不會開悟。


  見性的人是個什麼樣的人?你不見性,你只聽到別人在見性。如果你的觀念是正確的,你應該早就見性了。如果你還沒來之前,你的觀念就是正確的,其實你就不用來了,因為還有其它工作需要你做,因為要換你講給別人聽。要分辨你的觀念是否正確很簡單:只要你還有煩惱、障礙、疑惑,只要你的內心還有矛盾,你的觀念就不正確。不管你有學佛與否都一樣。


  如果你佛法學很久,你還想按照你的腦袋來修行,我不會說你錯,只是你這樣很苦。有一天你也會開悟,但那是哪一天,我就不知道了。即,你要慢慢折磨自己,直到有一天,可能是三大阿僧祇劫的最後一天,你才會恍然大悟。比如,有一個年輕人,他剛出社會的時候,對自己沒有信心。因為社會競爭力很大,他不是最優秀的,也不是最有學歷、背景的。他第一天去公司上班,遇到一個很好的主管。主管看到他,就說:「年輕人,你沒有信心。一個人只要沒有信心,其實他做什麼都不會成就。你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學習,變成一個有信心的人。當你有信心之後,你學什麼,做什麼,講什麼,你都會有成就。」但是,那個年輕人說:「怎麼有可能?我來公司應徵,每個人至少都是大學畢業,我唯讀高中;每個人都長得這麼帥,我長得猴頭鼠腦的;每個人身高都一百七,我只有一百五十五。我怎麼有可能有信心?」那個年輕人難得被錄取了。雖然主管開導了他,他還是沒有信心。

  他來公司時二十歲,待了十年之後,主管問他有沒有信心,他說他的信心增加了一點。主管勸他說:「你何不現在馬上就充滿了信心呢?」他說:「我還是不行,我需要慢慢來。」又經過了十年,他四十歲了,又遇到那個主管。主管問他:「你已經在公司待了二十年了。你有沒有信心?」他說:「我還沒有十足的信心,我只有五成的信心。」直到他六十歲,要退休的時候。他的主管要頒發個獎狀給他,就問他:「老年人,你有沒有信心?」他說:「報告主管,我今天才充滿了信心,我終於退休了。」其實,在你二十歲的時候,人家跟你講,你就應該有信心。

  你們亦是如此。我告訴你們:「你是佛祖!」你們卻說:「我不是佛祖,我沒有智慧,我有煩惱,我是眾生……」你們都需要慢慢建立信心,而不肯當下承擔。這兩個概念都對,只是你要做哪一種人。你也可以慢慢修,那就是不會修,而非老實。「何其自性本自具足」這句話對你而言沒有用,你是:何其自性,現在不足,改天再慢慢足。這就是你的腦袋,就是你學佛這麼久不會開悟的原因。若如此,你這一輩子都不會開悟,因為你的想法障礙你開悟。這不是我空口說白話,不是胡說八道。

聞後思惟:你相信你這一輩子能開悟嗎?

 

閱讀 406 次數
DMC Firewall is developed by Dean Marshall Consultancy Lt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