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明
週六, 27 八月 2022 21:50

暢談六祖壇經(1219)從悟入手

作者  禪儒達觀 整理者:心燈 讀誦者:心音

 

  我寫一段歷史,從唐朝開始寫起。禪宗始於世尊拈花微笑,且由達磨祖師傳來中國,但真正將其發揚光大的是六祖惠能。所有的出家人,法脈皆來自于曹溪。禪宗門下有五脈,最興盛的就是臨濟和曹洞。我們都是曹溪的子孫,然而當今之人,沒有人在學曹溪的禪法。

  每個人都很認真地在修行,我不知道他們要修什麼,我真的很納悶。比如,你去參加禪修的那些天,你在做什麼?你們誰沒有煩惱呢?你不要覺得:每個人都有煩惱,只要是凡夫都有煩惱。其實,你的煩惱是沒有理由的,你是沒有資格煩惱的。一切法不可得,煩惱怎麼起?你是要修什麼,我真的看不懂,也不知道有什麼可修的。一切法都不可得,你叫我拿什麼修呢?你說修這一張嘴,這是從你的觀念而起的;你說修你的行為,行為也是建立於你的觀念;你說修妄心,既然是妄心,還需要你修嗎?你說修真心,真心本來是清淨的,何須你修?你說修身、口、意都不對。你過去都是這樣修的,這跟你悟道不相干。

  煩惱一定不是透過修行而斷掉的。比如,你失過戀,要如何修,才能夠止痛?那你是怎麼好起來?時間沖淡了一切?所以我們用三大阿僧祇劫來沖淡我們的無常?你不釋懷,時間能沖淡嗎?關鍵還是要你釋懷。表面上是時間,其實你沒有看到重點:是你釋懷了。比如,你很恨一個人,你不是透過修行,才解除對他的恨意的,而是某一個觀念你領悟了,你釋懷了。但是,這樣的概念,當今的修行人反而遺忘了,他們認為不可能:一,沒有透過修行,不能領悟;二,他雖然承認領悟的理論,但是他不相信他自己。每個人都有機會在最短的時間領悟,但問題是,你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。

  我只單純談禪與淨。唐朝的時代,談淨土的人不多,禪風很盛,有很多大善知識,也有很多人開悟。更妙的是,各種人都會開悟。比如,打獵的人遇到馬祖道一禪師,只講了幾句話就開悟;賣餅的會開悟;連來刺殺六祖的刺客也會開悟。

  唐朝的禪,不談修,若是整天打坐,還會被人罵。比如,馬祖道一禪師打坐被懷讓禪師看到,懷讓禪師就在他面前磨磚塊。馬祖道一禪師問他:「師父,你在那裡磨磚做什麼?」懷讓禪師說:「磨磚成鏡啊!」馬祖道一禪師問:「磨磚如何能成鏡呢?」懷讓禪師就反問他:「打坐會成佛嗎?」既然磨磚不會成鏡,坐著就不會成佛。佛不是這麼不活潑的,那叫做雕像,而且還不會笑。

  那時候的禪風講究的是悟。你或許會問:「那要悟什麼呢?」你不要把它想得那麼複雜,不要道聼塗説,也不要覺得一定要怎麼樣。你的問題,你自己去悟。比如:你為什麼有煩惱?你悟這個問題不就好了嗎?那天,有同學問我:「師父,什麼是開悟?」我笑問:「你想要聽佛學字典的解釋,還是要我背經典給你聽?佛學字典的解釋是,當一個人沒有貪嗔癡的時候,他就是開悟,就是涅盤。當一個人達到不生不滅的時候,就是一種涅盤的境界。」你不要聽我這麼說,我也不希望你這樣說給我聽,因為這對你沒有意義,這不是你體悟的。何為開悟?即:從今之後,你的煩惱不再起。如果你的煩惱不斷生起,你說你證幾果都是可笑的。你還有煩惱,你說你悟到什麼都是騙人的。煩惱是你自己起的,你自己在困擾自己,這就是你的問題。

聞後思惟:如何在日常生活當中不斷地體悟呢?

 

閱讀 454 次數
DMC Firewall is developed by Dean Marshall Consultancy Lt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