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明
週日, 04 九月 2022 07:48

暢談六祖壇經(1227)方便法門

作者  禪儒達觀 整理者:心燈 讀誦者:心音

 

  從剛才到現在,你有沒有起個念頭,說你腳下有蛇呢?你一定起不起來。當你知道真相之後,這個念頭,叫你起,你也起不起來。證嚴法師說,天下沒有一個人她不可以原諒的,或許你會覺得很難。從實相的角度,其實並非那麼難,因為你根本沒有對不起我,所以我也不需要原諒你。

  假設不從實相的角度來講,你學佛就會有很大的障礙。比如,世世常行菩薩道,眾生度盡才成佛,你會被這些概念框住,你會害怕,你不敢發願。坦白講,這些都叫做方便說,但是你要去做。一樣的道理,你的問題不是那麼難。我一問你,你就想不起來你有什麼問題,如果你保持這種狀態,你早就做佛祖了。

       悟比修容易,悟則剎那間。所以,並非聽比較久的人容易悟,或聽第一節課的人容易悟。跟聽多久沒有關係,老同學與新同學是公平的。你能悟,你現在就應該悟:「原來我過去把修行搞錯了,原來修行就是如此!」

  不悟怎麼辦?歷史又開始演變了。唐朝之後的宋朝,禪變成了修。所以,你們現在都去參加禪修。當今學禪的人,最熱門的就是修參話頭。宋朝兩位大禪師:一位是臨濟宗的大慧宗杲禪師,另一位是曹洞宗的宏志正覺禪師。他們倆各提出了一個禪法:話頭禪和默照禪。

  話頭禪,即坐在那邊參話頭,事實上是在修。他要修到有一天去契入他的本性本心。他透過兩種方式:一即是參公案,二即是去看話頭,又叫做參話頭,去看起心動念之前的那個是誰。禪本來沒有方法,到宋朝時候,因為有的人聽不懂禪,大禪師慈悲,所以不得已創造了一個幫助別人的方法。這兩位禪師既是好朋友,又常常互相批評,所以交情很深。

  宏志正覺禪師提出的是默照禪。默即是止,照即是觀;默即是寂,照即是用。黙照禪就是止觀、寂照。後來,日本的道元禪師來中國求法,他學習默照禪,在中國開悟。所以,他把默照禪帶回日本,改成只管打坐。所以,道元禪師在日本是相當有名的。黙照禪和只管打坐只是名詞不一樣。默照禪的理論比較複雜,只管打坐的理論比較簡單。這幾種都是方法。只管打坐屬於默照禪的一類,只是簡略了,就是去打坐,把身體坐好,坐到有一天,沒有事就開悟了。

  辦禪修就是這樣修的。你們參加禪修,修很久,不知道有沒有什麼成果?修到什麼程度?我很不喜歡教人家修,我自己也懶得修。因為,我的煩惱是我的觀念出問題,是因為我的觀念不正確。所以,我只需要把我的觀念擺平,而不是把我的手腳擺平。你們聽我的課的當下,聽的那一秒鐘是正確的,但是下課之後就不正確了。你們有正見,可你們的正見是紙糊的,你們隨便就會倒。你不要偷工減料,當有一天,你的正見是鋼筋混泥土,十二級的地震都沒辦法把你推倒,那就恭喜你,你可以下山了。

聞後思惟:你願意學最究竟的法嗎?

 

閱讀 407 次數 最後修改於 週日, 04 九月 2022 08:05
Our website is protected by DMC Firewall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