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昌認為,佛經分明寫說佛性是常,但我們的心是無常,他是按照經文講的,但他不懂釋迦牟尼佛要講的真實涵義。佛講的當然是對的,但是因為一般人不懂佛意。六祖並沒有違背釋迦牟尼佛的意思,因為他講的無常,就是釋迦牟尼佛所講的真常;相反地,他講的常,就是釋迦牟尼佛所講的無常。
行昌聽不懂,我們也完全聽不懂,因為我們的腦袋就是邏輯思考,就是二分法。常即是本體,佛性是本體的意思,你的腦袋就是「佛性是本體」,所以叫常,所以才是不生不滅、不增不減。無常就是現象跟作用,就是變化,就是無常。你的腦袋就會告訴你:假設常是體,無常就是用;假設常是性,無常就是相。你的腦袋就硬生生把它拆開。
什麼叫常?「眾生皆有佛性」就是常,本體。什麼叫無常?我們每個人的長相、作用不一樣,叫無常。你的腦袋就只會想「常是體,無常是用」,這叫二分法、叫邏輯。因為這是釋迦牟尼佛說的,經典也有這樣記載,你的思想就一定會堅持這樣的知見,這就是執著。比如,你認為讚美別人是對的,罵別人是不對的,從小你的老師、父母都這樣教你。你出社會之後,這樣的觀念很強,有一天,當有人對此有所違背了,你就不能接受。但是,讚美和責怪難道不一樣嗎?難道是兩個嗎?體跟用不可以拆開,性跟相亦複如是。
你看這個盆栽是現象還是作用?你覺得它是現象,可是,你會說它沒有本體嗎?它的本體就是空,空是什麼?空難道是空氣嗎?空就是佛性。這個盆栽有沒有佛性?眾生皆有佛性,一切法皆是佛法。但是你的知見就只停留在:「我只看到現象和作用,我沒有看到本體。」所以你沒有辦法看到真相。
作用就是本體,現象就是本體,作用也等於本體,也等於現象,本體也等於作用,也等於現象。你可能聽不懂,完全亂掉了。所以,你若是初學者,就要跟你說這兩者分開,比如,我們的肉體就是現象,佛性就是本體,這樣你容易聽懂。若是深入講,你會聽不懂。
我講一個佛學重要的概念:「空」字,你說是現象,還是作用,還是本體?一般人的概念都會講本體。但是《心經》講「色不異空,空不異色;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。」它只有本體嗎?沒有包括現象嗎?它沒有作用嗎?此三者皆是空。
我從三個角度來解釋「空」字:一,從本體的角度,空就是本體,本體就是本來無一物,何處若塵埃。二,從現象的角度,現象是從哪裡產生的?如果沒有空的變化,它何能產生現象?所以,本體就是你們所講的性空,現象就是你們所講的緣起,就是「緣起性空」,這就是「體跟相」,即「性跟相」的意思。三,從現象來解釋空,緣起就是性空,性空就是緣起,緣起的當下就是性空,故現象的當下有本體。所以,不可以說緣起是緣起,性空是性空,否則就不應該說「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。」
從作用的角度來講,空的意思就是沒有障礙,這樣才能夠變化,這就是起作用,此用就是變化,即我們所講的無常。「空」字可以包括體相用,但是一般學佛的人不能夠這樣認知,沒辦法這麼體悟。空不可以拆開,它可以同時展現。這個概念,你若是不懂,六祖向行昌解釋的這一段,你就完全聽不懂。
聞後思惟:你能舉例說明何為中道義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