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雲直道不立文字,即此不立兩字,亦是文字,
「又雲直道不立文字,即此不立兩字,亦是文字,」「不用文字」跟「不立文字」有什麼區別?「不用文字」指的是不需要文字,所以有人會告訴你:「不需要誦經、不需要讀經。」「不立文字」則指不需要著作、寫書。我有一個親人,他看我寫了四本書,有一天來勸我不要寫書了,他意思是,寫也沒有用。我說:「好!但是,你去看大藏經,禪師寫很多著作。」文字礙到你嗎?它又不咬你。不碰它、不接觸它,就叫不執著嗎?「不立文字」,其實是不執著文字的意思。你講那個概念,本身就是文字。你內在有概念,就是你的障礙和執著。「直道」即是直指人心。六祖的邏輯很清楚,他也知道這些人在說什麼,他們從頭到尾都是誤會,所以才會產生錯用。
「見人所說,便即」誹「謗他」人,斷「言」他們執「著文字。」我去禪宗的道場講「阿彌陀佛」,沒有人理我,他們說:「我們這裡沒有那一套。」因為他們是禪宗的道場。我說:「你知道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嗎?」他不知道。我說:「阿彌陀佛就是:哈羅!你好嗎?吃飽了嗎?」縱使一個沒有學佛的人,你跟他講「阿彌陀佛」,他也知道你是在跟他打招呼。哪有學禪的不能講「阿彌陀佛」的?不然,要講什麼?他說:「應該講本師釋迦牟尼佛。」思想的鬥爭很可怕,所以才會引起可怕的宗教戰爭。不同教的,會產生屠殺。佛教徒慈悲為懷,有的只是拿無形的刀來殺。
有一次,有一個學禪的到講堂拜訪我。他坐下來就問我:「法師,坐在我前面的是誰?」我告訴他:「大德,你應該先去拜佛。」他說:「佛在心中坐。」我說:「那麼,我可以坐在你胸膛嗎?請你躺著,讓我坐一下吧。難道你不承認我是佛嗎?」
他沉默了一會兒,又說:「我們禪宗講的是離相。」我說:「不然,你一會兒衣服脫光走出去好不好?」佛像是相,你要離相,衣服也是相,你為何不脫光走出去?他這才不情不願地去跟釋迦牟尼佛像磕三個頭。後來,他的同參道友來告訴我,說他來這裡參訪只得到一個答案:「達觀法師太執著文字,因為他專門只講經典,所以他太執著經典了。」
我來上課,跟大家分享。學禪的看到我,可能會說:「法師,這樣講沒有用,這樣上課沒有意義,好好修行比較重要。」但是,若不如此,我們能聽聞到佛法嗎?人常常會互相批判。實修的人喜歡躲起來自己修,他對講經說法的法師就會批判道:「只是耍嘴皮子而已,又不會修。」難道不說就會修嗎?有時候我們的腦袋有著錯誤的知見,差一點點就差很多。
六祖大師要破除人們的偏見,告訴人們,禪並不是如此的,禪是該把經典放下的時候,就放下去出坡。為什麼呢?比如,有的人喜歡看書,有的人打開書就被書看,人都是偏一邊。有的人喜歡聽課,有的人喜歡唱誦法會,也是偏一邊。不能說要怎麼樣,該怎麼樣就怎麼樣,本來就很自然,才叫做隨順因緣。你不要排斥,就是不執著的意思。
聞後思惟:你是否也常常偏執一邊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