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明
週六, 30 九月 2023 19:29

暢談六祖壇經(1456)著相修行

作者  禪儒達觀 整理者:心燈 讀誦者:心音
 

  汝等須知!自迷猶可,又謗佛經。不要謗經,罪障無數。若著相于外而作法求真,或廣立道場說有無之過患,如是之人累劫不可見性。

  「汝等須知!自迷猶可,又謗佛經。不要謗經,罪障無數。」你自己不懂就算了,你又誹佛謗經,或誹謗別人說法,你不知道如此有無量無邊的罪過。

  「若著相于外而作法求真,」這是行為。執著外面的境界,想透過外面的境界造作,想要去「求真」實的自性,這了不可得,這叫向外求法。之前的一段講的是執空,是錯誤的見解,而這一段講的則是錯誤的修行。「作」即是造作,「法」即有為法,「求真」即是求真佛。簡而言之,如果你執著現象,你不停地造作,在生滅打轉中,你要瞭解清淨法身佛,你是沒有機會的。

  你為什麼容易著相?因為你還感到你在做什麼。比如,你打坐八個小時,或念佛十萬句,或誦一部經,你能感覺得到,你會覺得比較踏實。但是,如果你修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」或「於一切法不取不舍」,你很難感覺到你在做什麼,你不知道你到底有沒有修。你可能只是整天在重複這一句話,有時候想到就默念它,有時候想到就好像自我催眠。

  你也可以從相上修,相上比空好修。只要是修行的人,絕大部份的人都是著相的,這總比沒有修好。日常生活之中,有時候你執著,你還不見得知道。善惡,你比較容易觀察到。有的人雖然是執相修行,但是你不要否認他,因為他的程度只能夠先這麼修,你應該理解他。

  如何不著相修行?當你都不感覺是修行,而是一種生活,你才有機會。當有一天,你整天都在呼吸,但是你從來都沒有刻意去覺察你的呼吸,你才有點相應。在生活中,你如此地隨緣應份,你才會漸漸離相。你只要有個概念,即六祖所言之「起心即是妄」。你起個心在修行,就不是離相修行。

  「或廣立道場,」若是為了名聞利養,到處批判別人,則是不對的。錯只錯在「說有無之過患,」這就是心不正,錯誤地為人說法。說有說無,無就是空,即:不是執著有,就是執著空。假如我們這個道場講「有」,比如講的是淨土,就會批評:「現在學禪的人都是狂妄自大的人,連文殊普賢的這些大菩薩都要往生極樂世界,你們學禪的這些人算什麼?」假設我們是禪宗的道場,就說:「什麼念佛?什麼往生極樂世界?《金剛經》說:若以色見我,以音聲求我,是人行邪道,不能見如來。一天到晚都在念,也不知道極樂世界就在我們的心中。」你不知道自己是在謗法。如果你錯了,你就當趕快回頭。

  我們要僧贊僧,有人願意說法,我們要讚歎。縱使在家人說法,我們也不可以說不如法,而要看他講的內容,不要到處批評。否則,就是執著于行為與語言的展現。

  「如是之人累劫不可見性。」這叫因果報應,因為他破壞正法,他自己是邪。錯誤的知見自誤,錯誤的說法誤人。不管學多久,都無法見性,除非破除這樣的邪見。身口意,你要修行,要從言行開始做起,最起碼先修身。懶惰,表面上不是什麼嚴重的問題,但卻可以讓你一事無成。我不怕你惡,而是怕你懶惰。惡人,一念轉過來就不一樣了,他內在轉動的能力有時候比別人強。很多看起來普通的人,卻是懶惰的人。

聞後思惟:如何不著相修行?

 

 

閱讀 675 次數 最後修改於 週六, 30 九月 2023 19:45
DMC Firewall is developed by Dean Marshall Consultancy Lt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