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明
週一, 25 十二月 2023 16:29

暢談六祖壇經(1523)至心精進

作者  禪儒達觀 整理者:心燈 讀誦者:心音

 

 

  聽吾偈曰:心地含諸種,普雨悉皆萌。頓悟花情已,菩提果自成。師說偈已,曰:其法無二,其心亦然;

  「聽吾偈曰:」這首偈講的就是因緣果報。所有修行的過程,都不離開因緣的過程。

  「心地含諸種,」這是因。對於禪宗而言,「種」是佛性;以唯識的角度,即我們的心地含有各種善惡的種子。我們八識田中的種子很複雜,所以我們要多增長善的種子,讓它增長增強,惡的種子要讓它減少減弱。精進就是這個意思,不是一天用功多少小時,不是指時間,而是品質。

  只要停留在時間就是現象,從現象上來看,那是不准的。比如,你們會互相讚歎︰「某某同學很精進,他早課三點鐘,晚課三點鐘,一共六點鐘,有夠精進。」你講的是現象界的時間,這不是精進,他如果沒有改變,喊破喉嚨也枉然,坐破蒲團也枉然,拜斷雙腿也枉然。比如,在武俠片中,一些魔頭在洞中修行也是很精進,但是妖魔鬼怪總是妖魔鬼怪。所以,精進的定義,不是時間,而是一個人是否能讓善增長、讓惡減少,或從此止息,或是善未生,讓它生,讓它長,這是真精進。

  「普雨悉皆萌。」這是緣。「萌」即萌芽。這就是聽到了法。你們能夠來聽佛法,就證明在八識田中有佛法的種子。你們聽聞佛法,我不是普雨,我只是毛毛雨,我所知道的只是一點點。但是,如果你的種子夠強,一點點就夠了。有些植物,只要有露水就夠了,它不用澆水。有很多植物並不是渴死的,而是被澆死、淹死的。如果你條件好,你有露水就活得很漂亮。你自己的種子好,內心純厚,點一下就行,不是你要聽很多,觸動了就觸動了。

  「頓悟花情已」,這是緣。聽法之後,就有機會頓悟,頓悟即如花開。開悟之後,有的人當下凡情可以頓斷,但是有的人沒有辦法,凡情還在,即情緒、毛病還在,故頓悟之後還需要時時勤拂拭,直到凡情已盡。

  「菩提果自成」這是果。從種子至芽到花,最後才結果。開悟之後,自然就能夠修成正果。《稻芉經》講緣起法,即是依照稻子的成長來描寫緣起的現象,來開示緣起法。不懂緣起的人,可以參考這一本經。

  六祖大「師說偈已,曰:其法無二,其心亦然;」心即是法,法即是心,因為心生種種法生,心滅種種法滅。你起心動念無不是法,因緣所生法,一定不離開心。佛即是法,法即是僧,這是一心三寶。僧是清淨之意,諸法從本來,常自寂滅相。

  心無二心。無論是真心還是妄心,不是兩顆心,還是自己的本心。只此一心,並無他法,這是個很重要的關鍵。關鍵在於「無二」,佛法是不二之法。「無二」不是一,而是中道義。

  「其道清淨,」「道」即是實相。實相是清淨的,心與法本身也是清淨的。「亦無諸相。」實相無相。假設你悟到這個道理,就能夠悟到「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。」六祖是在做結論,他已經要圓寂了,還要教育徒眾修行不要修錯。

聞後思惟:你是真精進嗎?

 

閱讀 527 次數
DMC Firewall is developed by Dean Marshall Consultancy Lt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