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個人學佛的過程不一樣,這當然跟你的因緣有關係。比如剛開始看佛經,是看什麼佛經;或是剛開始接觸道場,接觸什麼道場;或是剛開始跟什麼樣的老師學,其實,都會決定你對佛法的看法。我常這麼說,我說你是怎麼想法,這輩子就會按照你的想法去過人生、去修行。比如你的想法認為現在是末法,你會想末法時代要達到解脫開悟,幾乎是不可能。你應該去檢測你的想法,如果這種想法障礙你,為什麼要一直停留在這種想法呢!如果我說現在是末法,怎麼修也不可能開悟,你會接受嗎?不會。如果我跟你講這是佛說的,你會接受嗎?某部經有這樣記載,這樣你會相信嗎?只要這個概念會障礙我,我管它是誰說的,縱使是釋迦牟尼佛說的,我也不甩它!為什麼?禪宗常講:「佛來佛斬,魔來魔斬」。但是很多人在學佛當中,他的知見對他自己已經產生很多的障礙、很多的包袱,對他來講,好像修行已經沒有什麼路可以走。
不是這個樣子!為什麼說不是這個樣子?比如我們常講小乘跟大乘,你說經典也這麼說,佛學概論也這麼說啊!但是這樣的說法是不是恰當呢?比如一個人在修行,你跟他說這個是小乘的修法;另外一個人的修行,你跟他講說這個叫做大乘的修法。你在讀《華嚴經》,一般認為《華嚴經》是大乘還是小乘?大乘。那你在讀《阿含經》,一般認為是大乘小乘?小乘。你都關在深山裡面讀《華嚴經》,一直讀、一直修,修到有一天開悟了,也不下山了,我問你:「你是修小乘還是修大乘?」小乘。表面上在讀大乘經典,但是表現是大乘還是小乘?小乘。如果你都修《阿含經》,修到最後也開悟了,接下來願意將這個心得,到處去教導別人止息痛苦,那你說你是大乘,還是小乘?大乘。是讀那一本經,決定你是小乘或大乘,還是你的作為?作為。但是在佛教界當中,有的人卻不見得認同這種說法。那也沒有關係,我只是跟你講,如果你能夠開悟解脫,別人說你是小乘有沒有關係?沒有關係。別人說你是凡夫有沒有關係?可以。別人說你是外道有沒有關係?也好。別人說你是壞人有沒有關係?不要緊!我現在所講的這個是普遍的現象,就是大家在那邊爭,但是我們不是要去爭,我們現在是要重法,了解嗎?
如果今天來這邊聽課,假設我是告訴你一些佛法的道理,我有沒有辜負你?有啦!我辜負你一半,因為你們不是來聽道理,那個也不是我真正的意思,你是來解脫的,如果我不教你解脫,我覺得我對不起你。但是如果你是來聽知識的,我就對得起你了,為什麼?因為我已經滿足你的需求了。但你不是來聽道理,是要明心見性、是要解脫、是要止息痛苦,這樣我就對不起你!你們是來聽什麼的?我看你們都沒有意見,你們真沒主張。你們常說:「師父,你說什麼都好,你就出來講就好了。」你們要有主見。有時候不可以有主見,有時候要有主見,要講清楚。如果是來學信仰的,我就這樣跟你說,有啦!有燒香有保佑啦!要學知識的,好,想聽什麼知識,我滿足你;但如果真的想要學解脫,我坦白跟各位講,如果相信我講的話,那就快了!如果不相信,耽誤的是你自己。你應該先把那些概念完全拿掉,不管之前是自己看的,或是自己學的,那些知見已經放在你的內心很久,已經學這麼久了,為什麼都沒有消息呢?難道是因為別人跟你講一句話,現在是末法,所以不可能開悟,這樣正確嗎?末法是自己想的啦!如果要末法,你就末法;如果要正法,你就正法。一定要生起末法這個概念來障礙你自己,我就沒辦法!所以我先請你打破什麼正法、像法,先把這個概念先拿掉,我才可以講給你聽。
如果我們去看佛陀度化眾生的過程,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事,有人來向佛請法,佛單獨就為這個人講,佛單獨為他講大概都沒有超過一天,可能講幾個小時。講完之後,他就到旁邊的樹下去如理思維,很多人依教奉行,七天就證阿羅漢。我知道你會怎麼解釋,我們一般人都會解釋他的根器好啊!對,那些人根基很好。還會怎麼解釋?因為直接找佛。還有呢?因為正法時代比較單純。是那個時代單純,還是你的心單純比較重要?你說這個時代複雜,你在怪這個時代,你的心單純不就好了嘛!怪這個時代複雜,就有理由說你的心也複雜,真的嗎?我推翻這個理論給你看。古人心比較壞,還是現在的人心比較壞?大部分人都這樣講:「好像是現在的人心比較壞」那現在有哪一個道場會像五祖弘忍那個道場一樣,在追殺他的師兄的?人心險惡有分古今嗎?自己心不險惡就好啦!古時候也是有人很離譜的,我們看古代那些刑法比現在更殘酷,更可怕。我們不要找任何理由跟藉口,只要捫心問自己就好了,問自己,要單純,就單純;要善良,就善良。不要講一代不如一代,那你是哪一代?每個人看起來就像袋鼠一樣,一袋一袋。
講這些概念,並不是否認佛經裡面所講的正法、像法、末法,不是這個意思。只是跟你講,不要因為處在這個時代,就為自己找理由跟藉口,說現在要修行是很困難的。這個概念是在障礙自己,然後也動不動就跟別人散發這樣的概念。這樣講,是不是有障礙到別人呢?佛所說的概念真的像你講的這樣嗎?那一樣,我們也不需要去談說,現在這個是解脫道,還是菩薩道。你們現在是什麼道?胡說八道!你既不是菩薩道,也不是解脫道,你整天在辯是在辯什麼呢?簡單地這麼說,請尊重法,請以後不要講小乘大乘,應該這麼講:南傳佛教、北傳佛教、藏傳佛教。大家都不願意讓人家看小啦!我們這樣講是對每個區域的佛法賦予尊重。不要說佛法,我們一般世間人就要懂得尊重了,又何況學佛之後,更要懂得去尊重別人。我管你是南傳、北傳,還是藏傳,能解脫就好,能開悟就好。解脫之後,又願意出來教別人解脫,這樣有沒有真單純?那為什麼大家要拼得你死我活,要在那邊論戰,論戰論了老半天,大家都沒有開悟,然後在論戰的全部都下地獄。我們不是要論戰,像《金剛經》所講的:「諸法平等,無有高下」,很單純,對法尊重。
但是今天有一個很嚴重的概念,你們到菜市場買水果,但是你們不吃水果,難怪不能證果。你們都知道條條道路通羅馬,但是你今天學中正路,明天學中山路,後天學經國大道,學那麼多路,沒有一條路願意走的。但是你一直學,在學什麼?這樣繞,不覺得一直在耽誤你自己?所以現在黃蘗禪師講:為什麼今天的學道人,自己不悟呢?悟道真的是這麼困難嗎?我一再跟各位強調,悟道不難,難在自己不肯。為什麼不肯,因為放不下!因為不相信自己可以悟道,最大的障礙就是不相信會悟道,這是我觀察最大的障礙。如果不相信會悟道,任何人也沒辦法幫你啦!就像佛經所講的一闡提,一闡提的關鍵在哪裡?一闡提的關鍵不是在他罪大惡極,關鍵是在他不相信,這個「不相信」沒有人可以救你。佛講得很清楚,有的人七天就可以悟道,有的人七個月就可以悟道,有的人七年就可以悟道。所以自己要把這個概念先釐清,把過去所學的概念先暫時放下。我今天要講的,你再去學一百年的佛法,就是這個樣子而已。你剛才在抄筆記的過程,你說不定認為我今天講的這些你都懂,但是有意義嗎?不管你怎麼學佛,如果你還要繼續浪費你的生命的話,這些你都懂,沒有意義!我勸你一句話,不要懷疑,因為這是釋迦牟尼佛說的,這不是我釋達觀說的。所以今天這個講完之後,如果下個禮拜我往生了,我也沒有辜負各位了,因為我講完了就完了。
接下來東講西講,不要以為這些東西我都沒講過,從我講課到現在,我那天算一下,二十年,已經講二十年了。從三十二歲開始講課,我今天五十二了,事實上講的就是這個而已。這個概念很簡單,簡單到你不相信。不但你們不相信,很多學佛人、出家人也不相信,為什麼?因為不相信佛法就這麼樣簡單。就是因為簡單,所以有的人很快就證阿羅漢。但是當你不相信,就會繼續學,繼續讀,繼續聽,聽到往生還是門都沒有!來果禪師開示錄,在禪七的第一天就這樣說:「你平常學《楞嚴》,學《法華》,學《華嚴》,當你到禪堂的時候,看他用得上還是用不上?」來果禪師講,平常所讀的,坐到蒲團上,全部都用不上。把這些讀完之後,我說你都用不上,為什麼用不上?你平靜了嗎?你的痛苦止息了嗎?你的苦還在。我舉例子,讀到大學的人有大學的苦;讀到碩士的人有碩士的苦;讀到博士的人有博士的苦,不管你讀到哪裡,你的苦都沒有消失。為什麼苦都沒有消失呢?因為沒有針對問題,搞錯方向了,所以你的苦是不會消失的。現在隨便到任何一個講堂,只要是學越多的,其實我不聽他講道理,我只問他說:「你的苦止息了嗎?如果不止息,講那麼多道理,實在是自取其辱。這個是學佛的目的嗎?這不是學佛的目的。」學佛的目的,不是要學那麼多東西,學佛的目的只是要去止息你的痛苦。不止息你的痛苦,這樣繞了老半天,得到了什麼?得到了知識,但這些知識是幫你,還是障礙你?很多都是障礙,除非他通達。但是通不通達,一看就知道,如果他說他通達,但是苦還沒止息,這樣還是有問題。
現在正式來講「佛教」。佛教是不是宗教?是,也是道理。如果這個宗教純粹是信仰,沒有跟你講道理,那它就是一種信仰。如果這個宗教有為你講道理,但是沒有辦法讓你解脫,讓你止息煩惱,那這樣的道理還是不夠究竟。說佛教是宗教,我也不反對,但是要知道它的內涵。今天這樣解釋之後,都不要離開這些東西,從此看佛經,會對佛法越來越深入。我們先說「佛」,佛是一個覺悟者,一個覺悟的人。那孔子是不是一個覺悟者?如果你覺得孔子是一個覺悟者,那他值得你跟他學;如果你覺得老子是個覺悟者,那他值得你跟他學;如果你覺得同學是一個覺悟者,那他也值得你跟他學。
「佛」狹義的解釋當然是指釋迦牟尼佛,廣義的解釋就是指所有大徹大悟的覺者。只要是一個覺悟者,你都要好好跟他學。但是如果你不承認他是個覺悟者,後面的東西有用嗎?沒有用,後面的東西你都不要學。你們學東西最怕的是你在學,又不相信。去學一個你相信的,去找一個你相信的。就像我相信釋迦牟尼佛是覺悟者,所以我也實際行動,我出家,願意當他的學生,成為他的弟子,願意拜他為師,因為我臣服我的老師。那你臣服嗎?如果你認為他是覺悟者,又不好好跟他學,那你到底在想什麼?不覺得這樣很荒謬嗎?所以你相信這個人重不重要?很重要。在這個世界當中,有一些覺悟的人,不見得是宗教人士,只要是個覺悟者,你就可以跟他學。
「教」。教是教導,佛教的意思就是佛陀的教導,覺悟者的教導,我們是跟覺悟的人學習。那佛陀教導我們什麼?教導我們「法」,所以一個名詞叫「佛教」,一個名詞叫「佛法」。佛法就是他教的內容,教導你法。我以前問一些學佛的人,我常問說:「你在學什麼?」他跟我講他在學《地藏經》、《金剛經》、《楞嚴經》、《華嚴經》,他在學唯識、學中觀。我只是問你在學佛所教的什麼法?不是問你學哪一部經?你不是在學佛嗎?那佛所教導的法你現在有在學嗎?結果跟我回答在學那一本經。接著我問:「那佛教的法是什麼呢?」答不出來。佛所教的法是什麼?「三法印、四聖諦、十二因緣」。剛才講幾個了?「三個」。那是三個還是一個?一個。如果我跟你說佛陀教導的法都在大藏經,我這樣會不會害死你?我一定害死你的。很簡單,佛所教的法離不開三法印、四法印、五法印。所以書不用看這麼累啦!我不是叫你不用看書,東看西看就是這個樣子。佛所教的法沒有離開三法印,這叫做「佛法」。
「法印」,佛所說的法是可以印證的,學這個法一定可以印證,除非學的不是真理,真理一定可以印證。談到這裡,怎麼學佛法其實應該都懂,但是你的腦袋會產生一個概念,就這麼簡單嗎?你不相信嗎?那個「不簡單」害死你自己啦!我就告訴你,佛所教的法直接、簡易,這樣學,可以在最短的時間獲得解脫,只是這樣子而已。但是如果不這樣學,「佛所教的法是三法印,只是三法印而已嗎?我不相信!」你腦袋開始產生障礙,佛所教的法是三法印嗎?三法印是小乘法,大乘法不是這樣,我覺得還有大乘法,所以我還要學大乘法。大乘法所講的是一實相印,大乘法當中還有很多的學派,你繼續學吧!還沒學完就往生了。這個是誰生起的概念?是你。你自己在障礙你自己,耽誤你自己。道理跟你講完了,叫你去印證。你不印證,偏偏認為這樣的道理還不夠。這樣的道理還不夠,那什麼道理夠呢?有沒有人可以告訴我,懂三法印不是正見?讀那麼多經就是要建立正見,三法印就是正見,你不用懷疑。
為什麼現在解脫的人相當少?因為不相信法就是這個樣子。有沒有看到這個陷阱,三法印這樣簡單的道理,可以滿足你的腦袋嗎?不可以。那繼續讀吧!為什麼我們單純不了?因為我們的腦袋拿這個三法印餵不飽它。我說身體還簡單,這個腦袋不簡單,身體你要餵飽它很簡單,吃飽就不想吃了。喜歡讀佛經的人,讀幾本才能夠滿足,才能餵飽你的腦袋?有沒有看到陷阱,你們學佛都沒有看到你的心,你的心是一個大騙局,一個大陷阱,是你自己挖洞讓你自己跳,所以你怎麼解脫?我這麼講好了,你永遠不可能進入修行,為什麼?因為你永遠會繼續去餵你的腦袋。
我以前也很喜歡讀書,但是有一天察覺到,餵它是無底洞,怎麼餵,它都告訴我,它不滿足。而且我們的腦袋喜新厭舊,餵過的東西,再重複餵,就覺得厭煩,就開始排斥。說這個我懂了,聽過了,不想再聽了,所以才會一直看。有沒有看到你的陷阱呢?我反問你一個問題,你這樣的想法,請問這樣你有信佛嗎?你信他嗎?你信這個覺者的講法嗎?既然他已經這樣跟你講了,你為什麼還認為不夠呢?「不夠」是什麼意思?沒看到那是你的慾望嗎?沒看到這個是我們的愚癡嗎?
三法印有很多種意思,一種指的是「苦、無常、無我」;一種指的是「無常、無我、涅槃寂靜」。另外一種叫做四法印,就是指「苦、無常、無我、涅槃寂靜」。如果講緣起性空是真理,你會點頭,如果講苦是真理,你相信嗎?尤其是自認學大乘、最上乘的人,跟他講苦是真理,覺得他聽得下去嗎?今天為什麼來學佛法?因緣到啦!什麼樣的因緣?時間、空間,你都還沒講到答案。是啊!你怎麼不去學基督教?因為煩惱啦!今天就是因為苦,才來學佛法,不然你來幹嗎?像那天有個同學很久沒有來,有一天來我就問他:「最近過得好嗎?」他說:「師父,我過得很好,只是因為今天比較無聊,所以來找師父聊天。」一個會覺得無聊的人,你說他過得好嗎?你有察覺到無聊是一種苦嗎?有一些人你問他過得好不好?他跟你講過得很好啊!現在很自由,很瀟灑啊!現在每天無事做。有夠沒有覺性的!二十四小時都活在苦中,居然不知道。佛說第一個真相「苦」,很多人不了解這個意思。
大家來學佛,覺性也不夠,為什麼?我沒覺得很痛苦。這樣能學佛嗎?也沒覺得很苦,這什麼意思?你對苦沒有徹底的認識!我這樣講你鴨子聽雷,聽不下去,疑惑也是苦啊!不是說你要家破人亡,人財兩失,一定要發生什麼大事才感覺到苦。在我的眼中,我從來都沒有看過你過得很好,你什麼時候過得好?假設沒有苦,來學佛幹嗎?很多學佛的人不注重這個,說什麼修行啦!解脫啦!什麼離苦得樂,開悟成佛啦!假設沒有苦,這些東西會成立嗎?完全不會成立!只要是現象界的東西都是不圓滿的,現在就是活在現象界,沒有苦我們不會來學佛法。對苦認知不夠,不會想急於修行解脫,為什麼?因為對它沒感覺。到河邊去散步,有一條鱷魚跑出來追你,你不會說「等一下我再跑」,有沒有看到這個「苦」像鱷魚在追你,有看到嗎?
這個「苦」,大家不要想說,哎呀!師父你不是這麼講嗎?苦跟樂都是自己心感覺的。佛法理不礙事,事不礙理,現象界就是這種狀態。所以我現在很坦白問你一句話:「今天來學佛法是學保庇的嗎?」當然不是啊!如果你很清楚這個苦,確實知道苦的現象二十四小時都存在,已經跟一般人不太一樣了,也就是說你察覺的能力已經比一般人好了。這個東西沒有成立,後面的東西也不能成立。「師父,要怎麼修?」你覺得苦嗎?「還好」。什麼叫做還好?我教你怎麼修,那這樣有用嗎?沒有用啦!
所以來學佛是學知識嗎?一定不是知識,學佛法最主要是,學如何離開這個苦,沒有第二個動機,如果勉強有第二個動機,那就是為了度眾生。但是我們先不要這麼講,為什麼?因為還沒有能力離苦,所以也沒有能力幫眾生離苦。你是有能力拿奶粉、拿米、拿錢給眾生,但是沒有能力幫眾生離苦。因果絲毫不爽,你在做什麼,我們不會抹滅。但是請你分清楚,苦這個東西,你存在,其他的人也存在。但是有的人的腦袋真死板,你跟他講,你現在有苦嗎?一定會遇到有人跟你說:「沒有,現在沒有苦。」以後,遇到這樣的人,不要這樣問,應該怎麼問?你有沒有煩惱?注意聽,只要改個名詞,絕大部分的人都不敢說他沒有煩惱。很奇怪!有沒有覺得人有夠笨,苦不就是就是煩惱。如果問說「你有沒有痛苦?」他一定跟你講說:「我沒有」。因為這個名詞太強烈。你有沒有煩惱?他就馬上跟你說:「有」。只要是人都有煩惱。
我現在再來破你腦袋的陷阱。現在隨便去問一個學佛的人,包括出家人,你說:「這個苦、無常,是小乘還是大乘?」他一定回答:「這叫小乘」。再問:「苦是不是煩惱?」他說:「是。」問他:「涅槃寂靜是不是菩提?」「是」。那我問你:「煩惱即菩提,是大乘還是小乘?」你敢說小乘嗎?這句話出自《六祖壇經》。奇怪!我講那個,就說小乘;我講這個,就說大乘,你的腦袋在想什麼?所以很多人被名相騙得團團轉,被名相害慘了,就是對名相轉不過來。我現在寫這些東西都是名相,但是你在看的時候,不要把它當成不一樣的概念,如果把它當成不一樣的概念,會越學越複雜,你一定會離開這個核心思想。人為什麼會有煩惱呢?因為有妄想跟執著。執著什麼?執著貪嗔癡,那個叫做無明,無明就是不明白。明白了,煩惱止息,菩提就現前了;妄執消失,心就清凈了;貪嗔癡熄滅,就具足戒定慧了。無明一開,就像《壇經》所講的:「無上大涅槃,圓明常寂照」。這樣就證得了圓明!
那既然有苦,那如何離苦呢?只要懂無常,就可以離苦。你們學那麼多,參話頭會了嗎?不會。只管打坐會嗎?不會。四念處會嗎?不會。止觀會嗎?不會。念佛會嗎?六妙門會嗎?照見五蘊皆空會嗎?我現在講的這些法門你會嗎?無常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。走到南傳的國家泰國、緬甸、斯里蘭卡這些地方,你跟他這樣講,他們認同。但是走到北傳、漢傳的地方,到處去問,能夠認同這個觀念的人,我看找不到一半。真的不夠嗎?你有去修嗎?你都沒有去修。如果根據《六祖壇經》,要明心見性要怎麼修?要「無念、無相、無住。」真正懂這個意思的人舉手?《傳心法要》重點就在無心,會無心修的人舉手?要開悟,一定要符合無為,會無為的舉手?我所談的以上概念就是無常,你相信嗎?去問讀過很多經典的法師,讀越多經典的,跟他這樣講,說他越相信,還是越不相信?不相信。他越不相信。為什麼?他說:「不一樣。」哪裡不一樣?問到最後,既然都不一樣,那怎麼修?他雖然會解釋,他會修嗎?不太會修。解釋了老半天,不會修,那你在跟我講什麼?你在講什麼!
這些就是無常,不要瞧不起無常,自己不深入而已。無常一般人懂嗎?坦白講,一般人不懂。我現在就問給你看好不好?當下是什麼意思?「當下就是無常」。當下是解釋的嗎?當下不是解釋的。那當下是什麼?所謂當下呢!就是「正在發生」,正在發生只有一件事,那件事叫做無常,這樣你會不會活在當下?活在當下就是活在無常。這個東西不用辯,只要現在看自己發生什麼事就好,這是可以證明的。如果還感覺不出來,眼睛閉著,當眼睛閉著,去觀察你的身心,觀察外面的世界,遍觀一切,只有一件事情正在發生,就是無常。你有這樣觀察嗎?有聽過人家這麼說嗎?有聽過的舉手?我不相信你有聽過,為什麼?因為連我也今天才聽到了,因為我現在講,所以我今天自己聽到,我今天自己聽到我講這句話,我過去也沒聽過。回去你就看,看發生什麼事,看能不能看到這件事。除了這件事之外,還有什麼呢?如果還有什麼,無常就可以破它,無常就是中道。但是我跟你講無常就是中道,不見得有人會認同。無常假設不是中道,那什麼是中道?只要是無常,它一定是變易的,它時時刻刻在變化。變易的東西破常見還是斷見?破常見。再來,無常它一定是相續的,就像流水一樣,它相續不斷,所以破什麼見?破斷見。既破斷見,也破常見。你能體悟無常是中道嗎?
這個就是一支箭,只要將無常這支箭向苦去射,向煩惱射,向執著射,十年磨一劍,只用無常這個劍就可以,就可以體悟到無我,當你對無常越深入,就能夠體悟到「緣起性空」。不用再加修什麼,只要無常不斷地深入就好了。一一去證明,不用問我:「師父,我現在已經證得無常,接著如何證得無我?」繼續深入,就知道無常一定是無我,就能夠知道一切必然是因緣,空無自體性,自自然然就會去印證到。這叫做離苦。大家不是喜歡聽方法嗎?大家不太習慣聽我講沒有方法的,那我現在就告訴你,這個就是方法。透過這樣深入地印證之後,自然就達到涅槃寂靜。涅槃寂靜是什麼狀態?姑且這麼說:「常、樂、我、淨」。這個東西不是講的,沒有煩惱是什麼境界?我只能夠這樣講而已。這個東西不用求,這個東西是自然呈現,不用求,不需要求,它自然就呈現了。相信的人就這樣過,不相信的人繼續看書。這些都是佛說的,不是我說的。如果能涅槃寂靜,不要去管別人說什麼,因為平靜的心自己知道,別人怎麼說都笑笑,不用說什麼。
佛法的道理就是這個樣子。但是現在我要問你一句話:「你會觀無常嗎?」我現在大概解釋一下。我們一般觀無常都有所緣,所謂有「所緣」,就是比如觀鼻息,把注意力擺在呼吸,或是把注意力擺在那一點,就是有特定的觀察對象,這是一種教法。第二種教法就是次第觀,什麼叫次第觀?譬如我們頭部的頭頂心,現在有感覺到它無常嗎?現在沒有感覺,但是當你把注意力專注擺在你頭頂心百會這個地方,注意久了之後,自然可以察覺它是無常變化的。回家可以試試看。所以次第觀就是觀察比如從頭頂心或是眉間,然後胸部,從上往下一直觀到腳,全身這樣觀過,你就能察覺,原來這個身體二十四小時,時時刻刻都是無常的,這是第二種方法。那第三種方法是什麼呢?第三種方法就是觀察五蘊無常,就是一蘊、一蘊觀,觀色蘊無常,觀受蘊無常,再來想、行、識無常,這是第三種觀法。
我的觀法都不是這樣觀,我的觀法是比這三項更輕鬆,你們一定會。我現在所講假設你不會,那我講的就沒有用。我的觀法是,我們身心世界其實都是我的所緣,因為我的心本來就沒有障礙,我的心本來就不是在一點,所以我的觀法是,直接觀身心世界,遍一切處盡是無常!這是我的觀法。聽起來好像覺得很難對不對?我告訴你,這種觀法是最簡單的,怎麼簡單呢?也就是當你眼睛閉著的時候,沒有造作。造作就是我們所講的刻意,就是有為。不要造作,只要眼睛一閉著,你的心馬上就會觸動最強烈的地方。很多人只要眼睛一閉著,馬上就察覺到呼吸,不用去觀呼吸,馬上就察覺呼吸是無常的;不用刻意去找呼吸無常,只要眼睛閉著,身體直接的反射,最強烈的自然就是呼吸。但是如果刻意去緣呼吸,有的同學馬上就會變成什麼?本來呼吸很自然對不對,結果他刻意去觀呼吸,呼吸變成很不自然,甚至會喘,甚至會覺得呼吸怎麼這麼不順暢。那是因為刻意。所以當眼睛閉著的時候,那個察覺是直接就出現的,不用去尋找。不用去尋找哪一點是無常,不用找,眼睛閉著,就看到呼吸是無常,看到就是看到。現在在做什麼?現在只在做一件事,哪一件事?察覺無常!只是在印證無常!懂嗎?佛不是說「諸行無常」嗎?要不要印證?要。只是去印證,不要要求什麼?也不要想怎麼樣?只是單純印證佛講的真理。很單純,只是單純在印證:「身是無常!」這樣觀察「身是無常」,突然之間就會胡思亂想。觀無常的人會害怕胡思亂想嗎?不會。胡思亂想好不好?「不好」。怎麼不好?這樣才可以印證心是無常嘛!我現在是讓你印證,為什麼想要怎麼樣呢?現在不是要印證身心是無常嗎?現在最怕什麼?不怕你散亂,只怕你昏沉。千萬不要昏沉,昏沉就白做,不要害怕散亂。你們今天坐不住,常常都是被心的想法打敗,你心的想法其實就是無常,它出現就是無常。不要管起善念,起惡念,不要管起什麼念,也不需要去追說這個善念,它的根源是什麼?這個惡念,它的的根源是什麼?不需要!不是叫你去找它的來處跟去處,只跟你講你要印證,印證「身是無常!心是無常!」沒有錯!只是印證,靜靜地坐著印證。接著眼睛不用張開,就馬上可以聽到外面的聲音。在打坐的時候外面有沒有聲音?有。你們有沒有到哪個地方去坐,外面都沒有聲音的?你會跟我講說:「師父,有啦,那個錄音室就沒有聲音。」怎麼沒有聲音?那個聲音就是沒有聲音,怎麼會說沒有聲音,那個聲音是無聲!自然透過你的耳根,可以察覺到這個世界是無常的。
現在不用去管說,我要專觀察身,專觀察心,專觀察外面的世界。莫管它!全然地放下,其實,就是一種自然的狀態,這種自然的狀態就是無為,也就是不是要刻意去抓什麼來觀察。不用抓,因為心遍一切處,不需要做這個動作,做這個動作你會累。坐你舒服的姿勢,甚至你想稍微靠一下我都不反對,但是注意一句話:「適當就好,不可以太舒服。」因為只要一舒服你就會昏沉。要去察覺,有時候昏沉是因為你太舒服,太舒服它就馬上昏沉。所以讓自己覺得很自然,然後又很不刻意,好好地去印證無常。我稱它沒有方法,因為它本來就很自然,你會突然感覺到很平靜。你的心只是去證明無常而已。我偷偷地告訴你,這個方式不難,只是你不能夠確定,為什麼?因為你們以前的腦袋一直不能確定無常是真理,因為你讀過真常是真理,所以你一直眼睛閉著要去找顆真心,要去找個佛性,要去找個真如。你這樣找是不對的!
最後,我問各位一個問題。能觀跟所觀,所觀是什麼?身、心、世界。所觀的對象是常還是無常?無常。能觀察的,你們現在觀察,能觀是誰?能觀是常還是無常?無常。會了嗎?不要以為這個是常啦!很多學佛者他在觀察,總覺得是常在觀無常。能觀、所觀盡是無常。不要去找,知道嗎?徹底地知道是無常,接下來就能所什麼?雙亡。所以那個境界不用談,知道嗎?能觀是無常,所觀也是無常,一定要先把這個概念建立。但是你們回去觀,剛開始會有一種狀態,什麼狀態?會覺得有一個「我」在觀察無常,觀、觀、觀,觀到最後,又覺得說,我的心漸漸平靜,剛開始會這個樣子。沒有關係,慢慢來,剛開始觀察到這個樣子,就要察覺到說,這個是不對的!現在只要能夠觀身心世界是無常,覺得很平靜,已經突破了,已經跟以前不太一樣了。你能夠很自然地去印證無常,很自然地去印證真理,不求什麼,純粹印證,單純嗎?很單純!這樣相不相信?相信。早課可以觀察,晚課也可以觀察,如果不誦完經再來觀會難受,就誦完再來觀。你們這個禮拜回去,證明看我講對還講錯?你們只做證明這件事。